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远大的理想,却因奸臣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乱”时弃官西行至成都,在朋友帮助下,于西郊浣花溪畔盖一间茅屋栖身。后遇大风,辛辛苦苦盖起的茅屋竟为秋风所破,诗人感慨万千,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背景链接背景链接初识草堂——好诗我来读1.听示范朗读2.放声朗读诗歌。3.小组合作,尝试展示要求:(1)本诗以七言为主,可采用“二/二/三”式停顿;(2)韵脚要响亮,并且要读出延长音;(3)重音要合理:如卷、飞、洒、挂、飘、转、沉——这一系列动词,细致地描绘出风吹茅草,漫天飞舞,四处飘散的惨状。须重读,读出风之大、茅草翻飞的意境。默读课文,说说诗中描写了几幅画面,以小组为单位选其中的一个画面,进行合理的想象,说说画面的具体内容。(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组内预演→全班展示)走近草堂——好诗我来解1.找出诗中的景象。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优美的语言(可运用比喻、拟人、描写等表现技巧)再现画面。方法指导:边读边赏,领会美点(可从词语推敲、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入手)走进草堂——好诗我来赏结束语一千二百多年过去了,流逝的时光淹没了苦难的岁月,却淹没不了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高亢呼声。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喊出诗人的理想,倾听诗人的心声吧!(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检测反馈1.杜甫在本诗中发出了“,”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2.概括文中的三幅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