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并理解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创设情境进行分析、探究,结合图片与文字资料,加深学生的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讨论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经济危机根源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必然使其难以摆脱危机,但经过不断的调整某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又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既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从中汲取可以借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教学重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教学难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他是两百多年的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总统、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他很好地处理了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两件大事——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请问他是谁?”——第三十二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活动:】感受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问题一:罗斯福为什么要新政?背景:1、1929-1933年美国的经济危机。2、胡佛的反危机措施的失败。3、人民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和罗斯福就任总统。问题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是什么?【观看罗斯福新政视频资料】、【分组讨论材料】:材料1:恢复银行信用,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促进金融业正常运行。强调:美国经济危机开始于金融业。解释“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材料2:恢复工业生产,缓和劳资矛盾。强调: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工业领域的干预。材料3: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强调:既非提高也不是降低而是稳定。材料4:发放救济金,以工代赈,增加就业,稳定社会秩序。强调:解决美国民众的民生问题、以工代赈,缓和社会矛盾。措施概括:1、金融:银行信誉恢复,促进金融业正常运行。2、工业:恢复工业生产,缓和劳资矛盾。3、农业: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4、社会保障:发放救济金,以工代赈,增加就业,稳定社会秩序。【问题:】请在以上措施的基础上思考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特点: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经济,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的局部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问题三:罗斯福新政的结果是什么?评价:1、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2、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3、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补充思考:具体指什么矛盾?胡佛政府实质采取了亚当斯密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这一理论适合于自由竞争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罗斯福实质采取了凯恩斯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模式,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国家垄断资本”它适用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局限性: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爆发。思考延伸:如果罗斯福不实行新政,当时的美国最容易走上哪条道路?美国为什么没有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民主制度比较完善、经济基础雄厚、罗斯福素质、没有经过封建社会、移民逃避专制。问题四: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的建设有什么启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教学反思:本科教学中规中矩,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互动不够,这是今后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