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0届高三语文5月二模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书院楹联多含导化性情、启迪智慧之意蕴,也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最直接的体现。江西白鹿洞书院楹联曰:“泉石可人,烟霞友(老)我;青山傍屋,绿树盈门。”朱熹评此地“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书院这种选址观念主要是受到儒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即顺应天道,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儒家学派认为,自然山水具有某种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的形式结构,具有德化的作用。①“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凤凰山敷文书院联)中和、蕴藉正是儒家对人的涵养所要求的一种极高境地。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辩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即一方面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传播道业济世救民。②正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的《跋》中所言:“窃观古者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东林书院有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摘编自冯刚、田昀相关论文)材料二:主持人(《光明日报》智库问答专栏记者):历史上,书院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也是思想、文化、观念交流碰撞的地方,可以说是名家大儒荟萃,群星竞相闪耀。历史上的传统书院缘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这给现代教育带来哪些启发?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传统书院带给现代教育很多启发。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书院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理念。无论是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人文环境的营造方面,还是在教育内容、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形式方面,传统书院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例如,传统书院教育追求“求学”与“求道”相统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将道德情操、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传统书院教育师生关系密切,教师的高尚人格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感召力,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深受其影响和感染;传统书院教育提倡自由讲学、自由研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经常切磋商榷、质疑问难;传统书院教育尊重学生禀赋、个性差异,注意因材施教。主持人:清末时期,传统书院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纷纷转化为新式学堂。历经沧桑后,如今得以完整保存的书院可谓凤毛麟角。进入新时代,存世的书院应该如何更好地融入和服务现代社会、培养现代人才?又该如何打造“活的书院”?吴国富(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打造“活的书院”,必须认真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书院教育应当以儒家经典为核心,以积极入世、承担社会责任为主体精神,若背离这一主体精神,就不能称之为书院教育。知行合一,知与行良性互动、互相促进,是衡量书院教育效果的主要指标。能知不能行,或按照刻板的教条去行为,都无法取得真正的效果。总之,针对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进行专门教育,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反省,③不做“两脚书橱”式的人,不做“嘴长手短”的人,不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做社会的“看客”“说客”,以内化于心的人文素养为根本,才能取得实际效果,才能使受教育者成为现代社会喜欢和接纳的人才。当现代社会对书院建立不可或缺的联系时,书院就能“浴火重生”了。主持人:书院千年,为中国文脉传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千年之后再回望,书院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我们如何更好地传承书院文化和书院精神?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中,书院可以提供哪些力量?肖永明: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努力挖掘传统书院教育资源,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