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是教学相长的必然。什么是“少教多学”?夸美纽斯有一段话: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少教多学”是一个理念,一种策略,一种思想,不是模式。但是“少教”并不是不教,而是更高质量、更高技术含量的少教,是给学生开发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促使学生在这样的空间中掌握更开放、更自主、更科学的学习方式;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解决好教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学生最需要解决的东西,这是最根本的。就是说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产生最大的效益问题。“少教多学”首先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它意味着老师的教要教在点子上面,要教在学生似懂非懂的地方,也就是教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的知识要做到精要、好懂,有用。从教的时机选择来看,老师应该把课堂更多的时间、空间交给学生,只是在学生最困惑、最需要的时候,给学生以点拨和帮助。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自主学习,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数据调查发现,学习者自我参与度的高低是决定他学习成果或者学习质量的根本原因。不管讲多讲少、学多学少,都要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问题。语文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学什么,如何教,如何学,怎么样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真正的有效学习时间,到底有多少,是不是需要把一篇文章从头到尾掰开揉碎了,从作品的背景到作者到分析到提炼中心、写作特色等都要面面俱到呢,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哪些是重复的,我们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该舍弃的就要舍弃,不要想一节课里什么都教到,什么都学会,一课一得、两得或三得就已经了不起了。所以,少教多学看似简单,对于老师来讲,40分钟里,规定你只许讲10分钟或者15分钟,不是这个问题,关键是你在单位时间里需要讲什么,哪些是不需要你讲的,哪些是非你讲不可的,所以作为一个课题,我们应该在这方面进行一些研究和探索,从语文教学规律的角度、学习规律的角度进行。“少教多学”的核心,最根本的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通过发展学生也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少教多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少教”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促进学生更快、更好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通过“少教”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多学”,这就要求教师有“专家型教师”品质,强调教师要拥有特别专业的知识、高效率的工作、创造性的洞察力,并通过反省式思维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自我。换一句话说,“少教多学”的核心就是提质增效,就是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