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寄语】:困难和挫折是人生的催化剂,使人成熟,催人奋进!【学习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弄清标题含义。2、掌握小说中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景物描写烘托气氛的方法。3、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学习重点】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学习难点】体味孤独的含义,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积极的人生态度。【资料链接】1、【作者】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当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2、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往往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预习导航】:(课前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明确答案,疑难问题准备课上质疑)1.借助工具书,掌握下列字词:一缕.()狗吠.()歇.斯底里()撩.逗()驱.除()给予..()嗅.()纯粹.()撑.着船()戳.破()厚实:。嬉闹:。觅食:。:赶走,除掉。回应:。:挑弄,引逗。歇斯底里:。: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我认为还有一些字词应该注意:2.收集整理有关“磨难”的名人名言,并选择其中的一二则作简短的点评。【课堂导学】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速读全文,快速浏览把握故事梗概,用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的方式概括文章内容。并谈谈你阅读课文的感受到的主题。人物(主人公):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2—27)(28—)(—)主题:这篇文章讲述了()在()的环境中经受(),逐渐()、()的故事,表达了()的主题。二、合作交流、研读赏析1、跳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画出体现“孤独“词句并完成下表。情节发展心理变化典型描写出发时到达芦苇荡时安顿之后时间久了背井离乡栖息芦苇暴风雨中独自寻鸭鸭群长大小康成熟家道中落随父放鸭那天雨后天晴总之,杜小康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2、通过对人物的心理的分析和理解,你体验到的文中所描述的“孤独”感受是怎样的?小说以“孤独之旅”为题好吗?3、小说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来写他父亲和鸭子的用意是什么?我的看法是:4、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很多,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重要的作用,请找出几处并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处仔细体会。我最欣赏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体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堂检测】读小说第三部分(35)-(48)自然段,品味苇荡暴风雨中的杜小康表现,完成下列各题(2010*内江)①第(35)自然段在此片断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②、经历暴风雨,拢住走散的鸭子后,杜小康哭了。他为什么哭?(3分)③、“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一句中“长大了”一词的含义是什么?(3分)④、文中第(36)和第(47)自然段都是环境描写,但所描写环境的色彩却完全不同,前者昏暗,后者明亮。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请从结构和表达上谈谈这样写的好处。(4分)【总结反刍】你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你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学生自由说;学科班长总结、归纳当堂课的知识点并对各小组学生表现作出评价;教师订正、补充)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学校名录参见:http://www.zxxk.com/wxt/list.aspx?ClassID=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