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声、物态变化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原因: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2、声音的传播:(1)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传声。(2)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的形式向外传播。(3)快慢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及有关。①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播得最快,中次之,中最慢②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4)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大的障碍物会被回来,形成回声。例1、(2015·成都)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B.超声波具有能量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变式2】(2016·贵港)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把声音反射回去了B.吸收了声波C.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例2、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例3、(2015·常州)2015年1月,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图所示.小明在圆心A点大喊一声,经过6s听到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340m/s,圆形凹坑的直径为()A.510mB.1020mC.2040mD.4080m【变式】(2016·娄底)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秒才能接收到信号.考点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越高,音调越高。(2)响度:声音的。与发声体的有关,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与声源的距离有关。(3)音色:声音的。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2、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频率的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2)单位:,简称,符号:(3)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例1、(2015·安徽)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会降低。【变式1】(2012·安徽)成语“万籁俱寂”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的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很小.【变式2】(2014·安徽)各种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管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在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所产生乐音的.例3、(2015·德州)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例4、(2016·安徽)声呐在海洋勘察和军事方面都是一种重要的仪器。从知识上看,它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接受(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设备.考点三、声音的利用与危害1、声音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回声定位(声呐)、B超检查身体(超声波)、利用超声波探测金属内部的裂纹、利用次声波预测地震、台风、核爆炸等。(2)声传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碎石、洁齿,超声波武器、次声波武器2、声音的危害(1)乐音:(2)噪声的概念:(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时发出的声音。(2)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3)等级与危害:通常用(符号)来划分噪声的等级。高于dB会影响人的正常休息,高于dB会影响人的工作,超过dB会损害人的听力。(4)控制途径:(1)在防止噪声的产生(2)在阻断噪声的传播(3)在处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例1、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音的是()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