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都区2013年初中学业适应性考试文综试题历史部分一、选择题(在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18分)7、成语或典故往往记录了历史的变迁。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烽火戏诸侯一一西周衰落B.卧薪偿胆一一晋楚争霸C.破釜沉舟一一陈胜起义D.草木皆兵一一三国鼎立8、右图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它最先出现于A.春秋战国B.汉代C.唐朝D.元朝9、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他开创了以条约的形式掠夺中国的先例C.中国开始遭到大规模的外来侵略D.冲国开始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0、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在临终前写给皇帝的《遗折》中说:“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于学堂,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张树声的《遗折》表达了怎样的遗憾?A.中国没有学习西方的工业科学技术B.中国没有学习西方的礼乐文化,所以仍然落后C.洋务运动没有学好西方的工业技术,甲国仍没有富强起来D.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未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中国仍没有富强起来11、对于现在的中日钓鱼岛争端,有专家评论说:“面对中国的崛起,日本的危机感剧增日本想借钓鱼岛问题联合美国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以第三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位专家眼中的日本“第一次和第二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应该是指A.甲午中日战争和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B.甲午中日战争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C.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D.割占台湾、澎湖列岛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12、下列历史事件中属于19世纪中期为铲除生产关系中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因素的是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美国内战⑨日本明治维新④辛亥革命⑤俄国十月革命A.①②⑨B.②③④C.②⑨D.④⑤13、16至17世纪的西欧被称为“‘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是因为,在那里进行了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B.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C.资产阶级革命和殖民掠夺D.启蒙运动和“三角贸易”1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文件是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法典》l5、近年来,美国高调“重返亚太”,积极干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事务。下列说法合理的是:①美国要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秩序。②中国是推动世界多极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对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构成挑战。美国要重点应对中国的挑战。③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仍在推行霸权主义政策。④美国要积极推动亚太经济合作,倡导经济全球化。A.①⑨B.②④c.②③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22分)34、阅读西汉的疆域图,回答问题(5分)①与以前朝代相比,西汉疆域发展突出的地方在哪里?(1分)②西汉是怎样对这一地区实行有效管理的?(2分)③)说说实行这一措施的历史意义。(2分)35、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就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难的探索,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吹响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时代号角.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钢产量(人均)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材料三: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1978年1992年2002年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62420370102308421368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343.41826707328762(1)为改变落后面貌,党和政府在1953年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怎样?(2分)(2)材料二中的图一和图二各反映了哪两件历史事件?(2分)(3)1978年后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得益于哪项农业政策?(1分)(4)1978年后,尤其是1992年后经济快速增长,应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这两次会议分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2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