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描绘富春江景色的诗文多矣。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富春江名胜诗集》一书中就摘录了自南北朝至清代1500年间的1003人,吟咏富春江山水的诗词就达2000余首。与朱元思书吴均缥碧急湍轩邈泠泠嘤嘤鸢飞戾天窥谷横柯千转经纶piǎotuānxuānmiǎolíngyīngyuānlìkuīkēzhuànlún《与朱元思书》与:给;书:信。意为写给朱元思的信。《与朱元思书》见于《艺术类聚》卷七,但全文已散佚,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件,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吴均其人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吴均当史官时,实写历史,帝不喜,烧其书,罢其官,吴均被免官后于山水中寻找真趣。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风烟俱净,风烟俱净,天山一色。天山一色。从流飘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天下独绝。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东时而西。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写景:写景:叙事:叙事:抒情:抒情: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分式。来一点想像,加一点味道:今天是个好天气,阳光明媚,天高云淡,无一丝风,烟雾消散,天哦山哦,都是青青的颜色。我吴均哦坐在船上,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任由江水带我游。从富阳到桐庐这一百来里呀,全是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我吴均啊真是看不够,看不够。(唱:船儿哟,你慢些走呀慢些走,让我把这美丽的富春江看个够......)译文: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读第2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读第2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1.清澈2.湍急侧面描写比喻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夸张正面描写静(详)动(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色——水深——水中——读第3段,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1.视觉2.听觉息心忘反蔑视功名劝友归隐泠泠的泉声嘤嘤成韵的鸟声千转不绝的蝉声百叫无绝的猿声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译文:译文: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的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静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总之,情景兼美,辞章俱佳,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