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小石潭记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805年参与王叔文主持的永贞革新,不久革新运动失败,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又被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死于柳州,享年47岁。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位。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小石潭。《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这些作品,通过第四篇。这些作品,通过生动逼真的景物描写,寄生动逼真的景物描写,寄托了作者的身世之慨,是托了作者的身世之慨,是游记散文的杰作。游记散文的杰作。大声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一读文章确无误:读准下列词语:篁竹清冽卷石参差佁然翕忽差互寂寥如鸣珮环水尤清冽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影布石上往来翕忽斗折蛇行犬牙差互竹树环合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二读文章品味道:假如你是柳宗元,写了这篇文章后,非常有兴致地来诵读它,请你试着用回忆美景沉浸其中的感觉读出味道来。三读文章通文意:解释划线的字词,并翻译句子1、皆若空游无所依。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其岸势犬牙差互。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5、心乐之。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三读文章通文意:解释划线的字词,并翻译句子1、皆若空游无所依。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其岸势犬牙差互。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5、心乐之。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名词用作状语,在空中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因为,凄清,停留四读文章知内容:小小的石潭,青翠的树蔓清澈的潭水,快乐的游鱼蜿蜒的小溪,参差的石岸凄清的景色,孤寂的感受同游的人物,跟随的小生五读文章赏美景:作者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结合语句具体赏析。潭石——异石纷呈潭树——青翠秀美潭鱼——灵动快乐潭水——声悦水澈潭源——曲折神秘四周——幽寂凄清自由发现:1、移步换景,动静结合2、定点特写,一笔两用3、由近及远,留有悬念4、环视四周,寓情于景六读文章悟情感:欣赏美景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有变化吗?从文中找出能直接体现作者心情的句子并加以体会。“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讨论: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写作背景:柳宗元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满腹才华,想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为朝廷出力,因此他积极参与政治改革。但不幸的是,改革失败,他被发配到了偏远的永州,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司马。祸不单行,相依为命的老母不久病故,居处遭火,只能与寺院僧人同住,亲友疏离,当地官员监视。在这艰难的处境中,他不想把自己蜷缩在悲痛和无助里,他“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把自己流放到了永州的山水中。所幸的是,永州的山水接纳了他,也读懂了他的快乐与悲哀。他在小石潭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一个无人问津却秀丽奇特的地方,这难道不是他自己的写照吗?难怪有人说,读《小石潭记》,就如同品一杯淡淡的苦丁茶,清香在前,仔细品味却有一种悲苦在后。讨论: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凄苦忧伤是感情主调;愤懑难平,凄苦忧伤是感情主调;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便寄情山水,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便寄情山水,自寻快乐。但这种“乐”只是暂时自寻快乐。但这种“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凄苦忧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凄苦忧伤便流露出来。伤便流露出来。两乐关情一清明心小潭如梦乐难遣忧小石潭的一块石头,激起了横亘九州,绵延千年的千层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