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捞铁牛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河中府、淤泥、浮桥、熟悉、议论纷纷、水性、潜水、和尚、水手、浮力”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古人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学习目标同学们,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那么老师今天有一件事,需要大家出主意,就是有一只铁牛掉水里了,你们能想办法把它捞上来吗?那么你们就跟随老师走进今天的课文——捞铁牛。激趣导入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聪明、勤劳、勇敢的民族,为世界人民所称颂。今天,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穿越时空,来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在这波涛汹涌的黄河边,人们正在干什么?怎么捞的?结果怎样?谁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导入新课打捞沦陷潜水拴牛丙丁粗绳lāoxiànshuānqiánbǐng铲沙捆绑shéngbǎngchǎn生字学习尚性舱划稳料跨绳绑府陷拴修拖笨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地方在黄河中游,所以叫河中府。淤泥: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熟悉: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知道得清楚。浮桥:词语解析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水性:潜水:水手:浮力: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隐藏在水面下活动。物体在流体中受到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和尚:发得fà(头发)fā(发现)děi(得劲)dé(得分)de(办得到)没mò(淹没)méi(没有)划huá(划船)huà(计划)黄河大铁牛:铸造于唐开元年间,作浮桥的锚用。宋末,浮桥被金军烧毁。后来,大铁牛渐被泥沙埋没。1989年从黄河古道中控出四只大铁牛。最轻的有26.1吨。最重达45.1吨。四只铁牛一只只膘肥体壮、肌肉隆起、圆目怒睁、威风凛凛,相貌彼此相似但又各有差别。铁牛资料课文学习怀丙和尚:北宋出色的工程家,河真定府(今正定县)人,据《宋史》记载,怀丙天资聪慧,曾多次解决当时谁也解决不了的工程难题。真定13级宝塔,中间的柱子坏了,宝塔向西北倾斜,怀丙和尚另做一根柱子,把柱子换下,把宝塔扶正了。作者简介同学们,自读课文,总结课文的故事内容。课文探究这篇课文分几部分来叙述?1、拴浮桥用的铁牛陷在河底的泥里。2、怀丙和尚提出叫水把铁牛送回来。3、和尚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把八只大铁牛拖了回来。宋朝的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拴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陷在了河底的淤泥里。为什么要捞铁牛呢?大家正在议论纷纷。怀丙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人们看到的只是水的危害,而怀丙看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体会他的自信和智慧。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体会怀丙谦虚、自信的语气。叫水送牛●黄河两岸拴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也(都)被大水冲走,陷在了河底的淤泥里。单就一句话用“也”或“都”都可以,但就联系课文来说,两个字的作用是不同。这里的“也”多在讲两件事的时候使用,常常与上文呼应,表示发生同样的情况。课文里讲黄河发大水,说洪水带来了两件事:一是冲断了浮桥,二是冲走了铁牛,或者可以说浮桥是被大水冲坏的,铁牛是被大水冲走的,这些都是因为发大水造成的。如果不用“也”而用“都”,这句话就只是讲铁牛被冲走这一件事了。这里“也”能换成“都”吗?这里的“还”常常用于讲同样的情况,有表示现象继续的意思。怀丙这句话前后讲的都是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把铁牛送回来的是水,这里用“还”很自然。如果用“要”,就没有这种继续的意思了。●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要)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里“还”能换成“要”吗?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河底的淤泥里,一个和尚说他能把铁牛捞起来。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四项准备工作,怀丙能否成功的捞到铁牛呢?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潜水摸牛先精神美船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