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基本功训练书法是以中国传统笔墨纸砚为工具,以汉文字为对象,以书外功夫为基础,用以宣泄情绪、创造美感的艺术。从我个人认为:这个定义只能是以毛笔为工具而进行的书写活动,钢笔、铅笔、粉笔作为书写工具的舶来品,其表现的形式不能称之为书法,只能称之为书写,因此,以下的几个方面仅从书写的规范性来做说明,以书写的规律来做说明(因汉字太多,不能一一作讲解,只说一点共性的东西),大家认为对的进行实践,不对的仅供娱乐,选择性的接受。书法交流第一讲——汉字的结字规律1、欧阳询《三十六法》最关键的一句——无令左长右短(不要左边放开右边收紧)例如:高、大、长等都可以作为放开的特征,而矮、小、短等都可以当一幅书法作品呈现在你的眼前,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乍怨並1、当你想知道写的什么内容时,很明显,你大脑中没有这种书法的意识。书法交流第二讲——书法意识每位老师都已经写了几十年的字,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习惯,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合乎规范的,这些年我们都坚持了下来,并且成为了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一种定式。成为一种定式之后就难以再去改变,而此时就需要大脑中有一种书法的意识和思想,以此来驱动我们的书写行为和注意方向有所改变。2、当这幅作品引入眼帘时你首先注意到这幅作品的整体章法布置、时间节奏、空间分布、点画形态和结构特点,说明你已经有了书法的思想。而具备这种思想和意识后,我们就会在思考重现作者的书写,在自己的书写过程中,我们就不仅仅是在写内容,而是以文字为载体,为这篇文字的每一个笔画部分在建构形态、安排位置空间。因此,在下周的书写中望老师在这一方面予以实践,不要去抄字,而是要去设计字,书写字。书法交流第三讲一一空间均等的规范书写作为一种艺术来讲,空间的均等划分是一种缺乏书写者情感的病态,在明清时期的台阁体和馆阁体中表现尤为明显当代的书家也有这种书体的呈现由于这种书体在表达情感和艺术情趣中表现力很匮乏,于艺术的矛盾建立相悖,不能丰富作品的审美和情感而成为了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人人都可以去批评几句或是将其批评的体无完肤。但从作品中看出,这类书体纵有千般缺陷,但有两点值得我们肯定,一是其书写的技术层面应该是很娴熟的;而是在文字的实用方面(规范书写)可以给我逶面疾奇必故布弋犧不拂人泠製电簷鉞諸顔無们一些空间均等划分的参照。在规范(排除书写的艺术表达)书写上,我们不难发现,空间均等的划分可以让书写的汉字显得布白匀称,不至于出现拥挤或是笔画不清的现象由此保证的书写的清晰、正确和美观。均等的空间划分可以以横向来划分也可以以纵向来划分在同一个字中也可以同时使用横向和纵向两种划分方式。均等划分的空间大小,可以整个字的字内空间都均等化,也可以分部分进行均等的划分,两种空间分割均可以。望老师们在书写中加以实验尝试。书法交流第四讲一一书写的节奏音乐是一种富含时间节奏的艺术/美术的空间节奏最有特点/而书法是一种兼具时间和空间的艺术,让我们既能恢复其书写过程,又能观赏到其书写的艺术呈现,即所谓书法的时空观。上一讲中,我们强调的是布白的均等,这大大削弱了书法作为艺术的空间变化的特性,但不妨碍我们将汉字作为文字载体的规范书写传承来讲时间特性。时间的变化更多的一种先后、快慢的变化。《书谱》有云:留不常迟,遣不恒急。书谱的这一论断更是将书写的时间特征予以肯定,在老师们的书写中,节奏的变化似乎是有些不足,起码是在书写面貌的呈现上,给人的感觉是缺乏快慢的一种变化。每每提到规范书写,认真写字,给人的感觉是慢慢的写。我们不能否认这种说法,但一味的强调满,就会导致笔画呈现的书写是一种"划",所谓的划,是—种徒手划出的或弯曲或笔直的缺乏鲜活的线,而汉字组成的基本单位是笔画,而不是线,所以老师们在训练中要把时间的快慢节奏加进去,让徒手刻画的线成为带有节奏变化的写,我想呈现的面貌将是鲜活、美观的字。书法交流第五讲——硬笔书写的映带从近期老师们的书写中可以看出,书写的态度在书写效果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只要态度认真,所体现出的效果一定也不差。试想:如果态度认真再加之技巧融合,是否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