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形台门学校张晶晶(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一册第八单元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三分钟):师:我最近练就了一种特异功能,从开始,几个连续奇数相加,我能比计算器算得还快。想不想考考我。生:师:,你们按出来的也是吗?师:你们在“哇”什么呀?生:老师算得太快了!师:先把计算器收起来。想不想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快就算出这么长一串“连续奇数的和是多少”?(想)师:接下来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探究老师的法宝(贝占“法宝”)究竟是什么。二、导入新课师:老师今天的法宝就隐藏在图形中,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数与形。课件出示预学单:回顾以前已学知识,请你举一个数形结合的例子。师: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数形结合的例子,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请作品的主人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例子。师补充: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例子(课件演示),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数学问题;可以用它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祖冲之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算出了“圆周率”,刘徽借助它发明了“割圆术”,朱世杰创立了“垛积术”……三、探究新知师:老师刚才的法宝也是借助图形发现的。那刚才某某同学出的这一题比较复杂,当研究复杂问题时,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入手,化繁为简。我给你这样一个算式(板书:),根据这道算式,你能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摆出一个怎样的图形?1.构造直观师:请自己摆一摆。生独立摆,出现不同图形。师:(观察学生)老师发现大家摆的有好几种形状,我选其中的两个同学上黑板来摆一摆。生1:我把绿色小正方形摆在左边,右边依次摆3个紫色小正方形。(学生一边摆一边操作)生2:我在绿色小正方形的外围摆上3个紫色小正方形(直角符号形),摆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学生一边摆一边操作)师:第一位同学的摆法是我们一年级是学习的。(指着其中的大正方形)我们今天研究的法宝就和正方形有关。师:观察这个图形,小正方形的个数除了能用“1+3”表示,还可以用哪道算式来表示?为什么?生:还可以用2X2来表示,因为每行2个小正方形,一共2行。师:2乘2还可以简写成?生:22。(板书)师:请你在这一幅图的基础上继续往下摆一个更大的正方形,并用算式表示它们的个数。六人小组讨论一下。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师:哪个小组来汇报?生:我们的发现是1+3+5=32。(先摆大正方形)师追问: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在图中都表示什么?生:1表示1个绿色的小正方形,3表示3个紫色的小正方形,5表示5个粉色的小正方形。3的平方表示拼成的是一个每行每列的个数是3的大正方形。师:非常好,请回。根据这组同学的汇报,他们认为1+3+5等于?(生答32,师板书)师:谁听懂了?再来说一说。师:那么下一个图形与对应的算式又是怎么样的呢?请你先想象一下。(给学生时间思考)谁来说一说?生:下一个图形是一个每行每列的个数是4的大正方形。算式是1+3+5+7=42师:我们再来摆一摆。师:谁能来验证一下?(请学生来摆)师:这里的数都表示什么?生:1表示的是绿色的小正方形,3表示紫色的小方格,5表示粉色的小正方格,7表示蓝色的小正方形。4表示这是一个每行每列个数是4的大正方形。师:(指着第一个大正方形)其实这幅图的前面还有一幅图,你猜是什么?算式又如何?生:一个小正方形,算式是1=12。师:现在我们已经有4个算式了,我们来讨论一下,请一位同学来读要求。课件出示:1.观察等式左右两边的数有什么规律?2.请结合图形解释这个规律(算式中的每个数在图形中都表示什么)。师:你听懂了吗?六人小组讨论一下。师:谁来汇报一下。生:我们发现,有几个加数,和就是几的平方。(手指图4)以这个为例子,1表示的是绿色的小正方形,3表示紫色的小方格,5表示粉色的小正方格,7表示蓝色的小正方形。4表示这是一个每行每列个数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