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十法现代文的阅读选择题主要取材于社科类或科技类文章,它以选择题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形式出现,稍不加注意就会使考生与正确选项失之交臂。而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对选择题所设置的干扰项辨析不清。现结合近年高考题型和练习,就选择题干扰项的设置归类辨析,以便考生理解掌握。一、偷换概念这种干扰项就是把原材料中某个名词的内容,故意变换成其它内容,达到迷惑人的目的。当考生在辨析此项时,应当注意所表述的名词同原文的内容是否在概念上相等,有无漏掉或变换了原文中的一些重要字词。例1.阅读下文,分析E项从中得出的判断是否正确。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人们越来越要求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潜能都解放出来”,然而,“人们的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E.创造能力最容易受文化水平的影响。简析:不正确。E项中用“文化水平”偷换了文中“文化”一词,用“文化”这样相同的字眼迷惑考生,往往使不够细心的人误认为正确。讲:【有效阅读信息】得这种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阴霾、缺少阳光的日子里,容易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为什么生活中有些人那么快乐,令人羡慕?这又涉及到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多巴胺是神经元中传导神经兴奋的一种化学物质,当多巴胺传导顺畅的时候,大脑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使我们产生快感。(2010年全国卷17题)【试题】A项与有效信息是否相符()A.只有当人体内多巴胺的量超过一般水平,神经兴奋在神经元中才能得到有效的传导,人的大脑才能产生化学变化,从而获得快感。二、无中生有例2.阅读下文,判断B、D两项说法是否符合文意。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他们以波长21厘迷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B.“三次和两次”是指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D.“三次和两次”是指按照时间(天数)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简析:均不符合文意。B项中的“分片调查”、D项中的“按照时间的长短”在原文中都没有提到,所以B、D两项判断有误,属无中生有。三、强加因果(强加因果与因果倒置)讲:【有效阅读信息】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候,社会运行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状态加剧,社会流动范围扩大,个体价值取向增强等,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的向往和对于集体生活的需求表现得日益突出。(2010年湖南卷14题)【试题】D项与有效信息是否相符()D.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为向往。四、答非所问例4.阅读《读书精神的失落》一文,完成:对“是书害了读书精神”的含义的阐释,正确的两项是(文略)A.出版物太多太滥,书籍只是一种商品,并不关心读书的精神内涵。B.现代人把读书当作生活的一种点缀和娱乐行为,并不看重书籍的重量。C.阅读已经成了现代人包装自己、推销自己的一种手段,读书至上的神圣光环已不复存在。D.书籍不再是信念和执著的见证,无休止的商业炒作瓦解了读书人的精神防线。E.现代人将书籍作为工具和玩具,放弃了对社会人生的追求。简析:正确项是A、D。A、B、C、D、E五项均符合原文意思,而B、C、E说的是“现代人”失落了“读书精神”,不符合“书”害了“读书精神”的题意,答非所问,故答案只能是A、D两项。五、前后倒置例5.阅读下文,判断A项说法是否正确。按照计划,到2000年时,陆基卫星发射器将把三个“太空帆船”送入轨道,这些太空帆船在轨道上“扬起帆”并只依靠阳光作动力朝着月球方向航行。A.太阳帆船不用燃料,没有污染,是目前最好的航天器。简析:不正确。A项中“目前”与文中“到2000年时”从时间上不符,故A说法有误。参考例证:1993年高考第28题B项“《学会生存》激发了吉尔福特和威廉斯的探讨”中虽然没有表示时间的词,但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却是判断B项正误的关键,《学会生存》是1972年发表的,而吉尔福特在1956年和1965年就提出了智力结构模式,因而B项说法不正确。六、夸大与缩小(1)讲:【有效阅读信息】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在现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