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基础部分遗传: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与规律的科学变异: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染色质: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在间期呈现出伸展和高度分散,没有固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细胞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常染色质:间期细胞核内纤细处于伸展状态,并对碱性染料着色浅的染色质(活跃表达)异染色质:在间期细胞核内聚缩程度较高,并对碱性染料着色较深的染色质(维持结构)异因缩:同一染色体染色深浅不同的现象着丝粒: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与纺锤丝发生联结的区域,是染色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结构,是识别染色体的一个重要结构和依据次缢痕:染色体中一个不发生卷曲的染色很淡的区域,有组织和形成核仁的功能随体:某些染色体臂末端的小球型物端粒:染色体末端一段特殊DNA序列,对染色体起封口作用,维持染色体完整性、个体性、稳定性,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同源染色体:大小及形态相同,分别来源于父本和母本的一对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同一染色群体中,形态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之间互称非同源染色体性染色体:许多物种中还存在的一对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除性染色体之外的其他染色体染色体组型(核型):由体细胞中全套染色体按形态特征和大小顺序排列构成的图形DNA:脱氧核糖核酸,AGCT,双链,链长RNA:核糖核酸,AGCU,单链,链短DNA的半保留复制:DNA分子经过复制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子代DNA分子中02都保留了亲代DNA双链中的一条(以DNA为模板,RNA为引物,在多种酶的催化以及蛋白质因子的参与下完成)无丝分裂:无纺锤体形成,主要发生在原生生物、纤毛虫及一些特化的动植物组织中有丝分裂:体细胞分裂,通过分裂产生具有同样染色体数目的子细胞,在分裂中出现纺锤体减数分裂:真核生物在形成配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分裂方式,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进行两次分裂,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的过程细胞周期:个体细胞的生命周期,指一个细胞经生长分裂而增殖成两个细胞所经历的全过程间期:GI期,合成RNA、蛋白质和酶,细胞体积增加,为DNA合成做准备;S期,DNA复制;GII期,进行必要检查和修复,为细胞分裂做准备细胞分裂期:M期,细胞分裂有丝分裂间期:细胞连续两次分裂之间的一段时期,主要进行DNA复制、组蛋白的合成和细胞生长细胞分裂期:前期,核膜核仁解体,出现中心体和星射线,出现纺锤丝;中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纺锤体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纺锤丝牵引每个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末期,染色体移向两极,核膜核仁重新形成,细胞质分裂,分裂成两个子细胞DNA复制在间期进行间期是染色质,分裂期是染色体中期着丝粒排列在中央赤道板上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结构和母体一样保证了物种连续性和稳定性减数分裂:仅在性母细胞产生配子时发生包括两次分裂,即减数分裂I(染色体减数)和减数分裂II前期I同源染色体发生配对联会,遗传物质发生重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较母细胞减少一半前期I: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细线期:细长如线的染色体,染色体围绕核仁凝聚呈“半月形”。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开始配对联会,形成联会复合体粗线期:联会配对完成,形成n个二价体,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出现相互交换双线期:染色体缩短变粗成长棒状,同源染色体开始分开,交叉处仍相连终变期:形成环形或棒形二价体(鉴定染色体数目最好时期)中期I:核膜核仁消失,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散在赤道板两侧(鉴定染色体数目最好时期)后期I:同源染色体彼此向两极分开,两极分别得到一半染色体,实现2n数目减半n,每个染色体仍包含两条染色单体末期I:形成二分体中间期:末期I后一个短暂的时期,时间很短,不进行DNA复制前期II:染色体重新出现,但数目减半,着丝粒连接在一起中期II:染色体向赤道板靠拢,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II: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分别移向两极末期II:形成新的子核,形成四分体,每个抱子只有母细胞一半的染色体保证雌雄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