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三教”改革思考一、学习思考“三教”改革的各个方面1、国家政策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与施工蓝图——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院校“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思考对接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三教改革新时期职教政策与“三教改革”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课程思政工作对师德师风建设的促进作用2、师德素养师爱是师德的灵魂疫情时期教师的生命意义和使命担当新时代的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3、教师专业发展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旨规和策略“职教20条”政策下的“双元结构教师小组”主题架构职教教师专业发展与团队建设教学改革项目成果培育对策、申报技巧和评审指标职教名师的成长心得——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能力提升新形态教材开发思路与技巧(一):活页式教材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新形态教材开发思路与技巧(二):活页式教材的开发路径与步骤新形态教材开发思路与技巧(三):活页式教材的体例构成与呈现4、新形态教材开发校企合作开发活页式教材及应用活页教材编写体例和案例分析5、教学模式创新职业教育精品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专业课教师做好课程思政的立足“三教”改革打造职教金课课堂管理四步法用诊改思维推进专业建设与有效教学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优化二、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内涵1.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主要内涵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实施“三教”改革的基本共识,激发更多的师生积极参与“三教”改革之中。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涉及教与学各环节的综合改革。教师、教材、教法分别对应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三个核心问题。抓住了教与学的基本规律,有非常强的针对性。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由新技术支撑的教学改革。随着“互联网+职业教育”迅猛发展,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材和改进教法成为新常态,具体表现为适应新技术的需求,通过创造性的转化,将其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这种新技术在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的应用尤为重要,这些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2.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基本特征规范性。教学是一项具有严格规范性的活动。“职教20条”指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等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到2022年,要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三教”改革与教学标准体系的形成是同步的,即要遵循“边改边建,边建边用,边用边改”的原则,以保持教学规范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张力与平衡。综合性。教育包含三大要素即主体、客体与内容,这与教师、教材、教法是一一对应的,正是这三者构成了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桥梁,是“三教”改革的工具、载体、方法。“三教”改革融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为一体,是一项综合改革。联动性。“三教”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其中的关键是必须尊重主体的意愿,推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参与,使教师与教材相适应,教师与教法相契合,教材与教法相匹配。三、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路径通过实施“三教”改革,打造一支德技精湛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批内容形式精良的教材,形成一套精准施教的有效教法。1.教师改革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激励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推进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以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载体深化教师改革,由多人共同开展一门课教学。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引领带动各地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立高等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稳步推进高职院校教师管理制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