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标准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腿并拢,足尖向前,上肢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轴分为垂直轴,矢状轴和冠状轴。面分为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上皮组织的特点:1,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组成,细胞间由黏着物和特殊连接牢固相连。2,上皮细胞呈明显的极性;一面朝向身体表面或者有腔器官的腔面,称游离面,与游离面相对应的另一面朝向深部的结缔组织,称基底面;细胞的两极在结构与功能上有明显的差异。3,上皮组织中一般没有血管和淋巴,上皮内常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分布,感觉敏感。细胞衣,又称糖衣,是细胞膜中糖蛋白和糖脂外伸的糖链形成的薄层绒状结构,以上皮细胞的游离面较为显著。细胞衣与细胞的黏着,支持,保护,物质交换及细胞识别等功能有关。疏松结缔组织因其细胞和基质较多纤维细而少,呈松网状结构特点,故又名蜂窝组织。纤维包括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骨:成人有206块骨,除6块听小骨外,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四肢骨三部分,前两者统称为中轴骨。根据形态,可将骨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骨主要由骨质,骨膜,骨髓构成,此外还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骨质:是骨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膜:被覆于骨内,外面,有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都很重要。胎儿和幼儿的骨髓呈红色,称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5岁以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呈黄色,称黄骨髓,失去造血活力。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屈和伸:是关节沿冠状轴进行的运动。运动时,两骨之间的角度变小称为屈,反之称为伸。内收和外展:是关节沿矢状轴进行的运动。骨向正中矢状面靠拢,称为收或内收。反之称为展或者外展。但手指和足趾的收展是分别以中指和第二趾为准的靠拢,散开运动。旋转:是关节沿垂直轴进行的运动。骨的前面向内侧旋转称为旋内,反之为旋外。在前臂,桡骨是围绕通过桡骨头和尺骨头的轴线旋转,将手背转向前方的运动称旋前,反之为旋后。椎骨由前方圆柱形的椎体和后方板状的锥弓组成。椎体与锥弓共同围成锥孔,各锥孔相通,构成容纳脊椎的椎管。椎骨主要分为:胸椎,颈椎,腰椎,骶骨和尾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椎间盘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有两个部分构成,中央部为髓核,胶状物质。周围部为纤维环。相邻各椎体之间借椎间盘,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相连。上肢骨分为锁骨(具有支撑肩胛骨的作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上肢骨的连接主要有:胸锁关节,肩关节和肘关节。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构成,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属球窝关节,全身最灵活关节。肘关节由肱骨头下端与尺、桡骨上端,包括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髋关节由髋臼与股骨头构成。特点:髋臼周缘所附纤维构成的髋臼唇,以增加髋臼内的深度。股骨头几乎全部纳入髋臼内。关节囊紧张而坚韧。髋关节周围有许多韧带加强。其中髋骨韧带最为强大,从前面增强关节囊,还有限制大腿过伸的作用。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连接于股骨头凹和髋臼下份之间。膝关节: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特点:系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囊的滑膜层在髌骨下方中线的两侧突入关节腔内,形成一对翼状襞,襞内含有脂肪组织,充填于关节腔内的空隙。此外,关节囊的滑膜还可以向关节周围延伸,形成滑膜囊。颅骨共23块。其中有脑颅骨8块。——额骨,筛骨,蝶骨,颞骨,枕骨和顶骨。颅底内面高低不平,由前向后有颅前窝,颅中窝和路后窝。在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胸锁乳突肌:斜位于颈部两侧,是一对强有力的肌肉,于体表可见轮廓。起自胸骨柄上缘和锁骨的胸骨端,肌纤维斜向后方,至于颞骨的乳突。作用,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向后仰。斜方肌:位于背浅层上部,呈扁平三角形,左右两侧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