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四川省共有辖区21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内江市自贡市广安市遂宁市巴中市德阳市乐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眉山市攀枝花市雅安市资阳市泸州市成都市达州市广元市绵阳市南充市宜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是以无形文化为主,以人为本的活化的遗产。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a.口头传统和表述;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我国政府根据本国国情把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类。1、阿坝州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一)、口头传说和表述(民间文学)1、史诗史诗是羌族民间文学中的珍品,在羌族口碑古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羌戈大战》、《木姐珠与斗安珠》、《迟基格布》。2、歌谣歌谣是羌族人民生活、生产、习俗、文化、历史、道德和思想感情的反映,表现出羌族人民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艺术情趣,是羌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歌谣题材十分广泛可分为历史传说歌:《戈基格布》、《木姐珠与燃比娃(斗安珠)》、《赤基格布》。3、民间故事羌族民间故事丰富多彩,有神话、传说、,以及其他故事。羌族民间故事片主要以叙述体的口述文本不用唱颂形式。神话故事流传较广且比较有名的主要有《开天辟地》、《造人种》、《两兄妹》、《太阳和月亮》、《取火种》、《木姐珠与斗安珠》、《羌戈大战》等。4、谚语和谜语谚语是羌族人民千百年来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事理谚语、社交谚语、时政谚语、生活谚语、风土谚语、农林谚语等。羌族谜语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羌族人民长期观察、分析,对生活事务进行概括的结果。根据所反映的对象以及形式一般分为物谜、事谜、字谜。(二)、表演艺术羌族的表演艺术主要有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羌族戏剧。1、羌族民间音乐大体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祭祀音乐。1)、民间歌曲是羌族民间音乐最主要的载体,它直接反映羌族人民的历史、社会、劳动、风土人情、日常生活。(三)、传统的手工技艺1、羌族的挑花刺绣艺术羌族的挑花和刺绣是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在四川民族工艺中有着“南彝北羌”之说。羌绣的纹饰图案丰富多彩大都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内容多含有吉祥如意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如“团花似锦”、“鱼水和谐”、“蛾蛾戏花”、“凤穿牡丹”、“瓜瓞绵绵”、“群狮图”等几十种。羌绣巳于2008年6月被公布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社会风俗、礼仪、节庆1、在羌族的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过的“羌历年”,是羌族庆祝丰收的节日。为感谢保佑他们丰收的天神、祖先神、山神,节日期间全寨人停止劳动,穿着新装,在神林中举行大型祭祀活动,然后走村串巷共贺节日。羌历年现巳成为展示羌民族文化的载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被称为羌族妇女节的“瓦尔俄足”节(歌仙节)是只流行于茂县赤不苏地区。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全寨的妇女们要祭祀歌舞仙女——萨朗姐,互教互传民间歌舞,并教授勤俭持家之道。此节有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瓦尔俄足”节巳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阿坝州羌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主要传承人:名称地点传承人羌族传统刺绣工艺汶川县文化体育局汪斯芳女羌族传统刺绣工艺汶川县文化体育局陈平英女羌族传统刺绣工艺理县文化体育局王露群女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