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科级干部选拔模拟试题副科级干部选拔模拟试题(科学发展观篇)一、单项选择题(80题)1、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B)A.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B•坚持以人为本C•实现人的全面发展D•实现可持续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C)A.科教兴国B.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C.发展D•发展战略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C)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A)。A.统筹兼顾B•全面协调可持续C■以人为本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的哲学观点主要是(C)A.万事万物是联系的;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C.抓住事物发展过程的主要矛盾;D•经济是社会的基础6、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开创了新纪元。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A)A•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革”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7、下列关于现阶段我国农村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B・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差距逐渐缩小;D•“三农”问题不光是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ACBAC&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关于建设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思路主要反映在()A•七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B.《论十大关系》C•中共八大政治报告D•庐山会议的讲话9、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工业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华东地区D•西南地区10、《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老人邓小平1979年画的这个圈是指()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B•建立长江三角区经济特区C.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D•开辟香港、澳门为经济特区1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A.实践依据B•理论基础C•时代特色D•辉煌成就12、“以人为本”的“人”是指()A.人民群众B•工人C•知识分子D.农民。AABBA13、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是()A•政治体制的发展B•经济社会的发展C•社会稳定D•国防力量的发展14、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A.改革开放B•快速发展C•与时俱进D•法制完善15、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是()A•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B•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规律C•国际格局D•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16、为了纠正当前对GDP的片面追求,我国政府将调整财政转移投向,切实关注和解决就业、教育、生态、医疗、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公正等问题。这表明()A•财政对资源配置起着重要作用;B•以上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积极财政政策;C•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制约财政收入;D.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17、关于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的理论指导;B•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C•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原则性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D■科学发展观以和谐社会为方向,和谐社会是否建成以科学发展观为检验标准。18、从政治学角度看,贯彻科学发展观反映出()A•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B・我国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C.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我们党执政理念发展到了新水平。ADDBA19、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追求政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A.实现五个统筹B•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C•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一些地方“圈地”搞开发,从局部看,减少一小片耕地,似乎并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但从全局看,如果每个地方都如此蚕食耕地,中国13亿人的吃饭问题就成了天大的问题。上述事实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必须()A•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B・承认矛盾的客观性;C•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