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三历史复习经验交流 文档VIP免费

高三历史复习经验交流 文档_第1页
1/3
高三历史复习经验交流 文档_第2页
2/3
高三历史复习经验交流 文档_第3页
3/3
高三历史复习经验交流高三历史李志针对新老高三学年的对接交流,还有教务处的要求,我准备从三个方面去介绍。高三一年复习备考的得失,去市一中听课学习的一些粗浅认识,还有对2018年高考试题的一点感悟。首先,2018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透视高考历史试卷,联系自身教学实际,我认为有必要对高三阶段历史教学进行总结,希望能对于改进自身教学策略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在一学期的教学活动中,还是有颇多的感悟。一、以考纲为依据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的准绳,要想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益,必须认真对待这个高考“宪法”。要想让考纲真正成为我们的指挥棒,我们就必须俯下身子潜心研究、全面思考,渗透我们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然后指导我们的复习。围绕考纲研究考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二、以学情为考量高三复习是在新授课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提高复习效益,就必须清楚哪些东西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学生可能还不能掌握,这样老师才能够有的放矢,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但是,如果仅靠我们教师进行判断,往往可能与实际情况偏差很大。在实践中,我一般采取两种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注重收集错题,分类集中,通过错题的收集分类,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二是每单元发放一个调查表或者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让学生展示新授课时没能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这种做法还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三、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无论高考怎么改革,始终不能脱离教材。虽说高考年年新,但仍建立在教材的基本知识架构上。有了基础,即使题目再难再新,也能成竹在胸。高三整个一学年的复习,我将它分为三轮:第一轮按照课本的顺序,从必修一到必修三,一课一课的复习;第二轮按通史把三本书整合到一起,按照学生心理成长特点分阶段复习。在第二轮复习时,在利用辅导资料的情况下我仍以课本为讲稿,把三本书中知识点整体复习一遍,然后师生一起根据这些知识来归纳阶段特征,构建知识网络。但因时间关系及频繁的考试使二轮复习一定受到冲击。三轮复习就是查漏补缺,集中模拟训练。四、以自学为主导到了高三复习阶段,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巨大的,如果我们在复习中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整齐划一的教学,必然导致大量学生的时间浪费,因此,我们应该坚持让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方法,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当好学生的公仆:出好习题、解读难点、巡回指导,让学生各取所需,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吃饱、吃好。但回顾自己的复习总是讲的偏多,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偏少。五、以落实为手段上面已经说过,虽说高考年年新,但仍建立在教材的基本知识架构上。所以,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该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口号:落实、落实再落实,将落实进行到底。同时让学生理解落实的科学内涵:落即理解也;实即记住也。两者缺一不可。当然落实的手段可以多种多样,如老师提问、学生合作探究、课前小测验、学生间相互提问、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检测、每节课至少留出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背诵等,这些手段看起来可能很小儿科但如果坚持到底,收效是非常明显的,讲完学完也等于零。六、以训练为主线有人说,能力是练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要把学生的基础知识激活,转化成能力,必须强化训练。但问题是,训练效果的好坏,并不是做的越多越好,主要取决于教师选编的题目质量的好坏。我们在平时选题时,贯彻以下几个标准:(1)试题的情境性。史料是历史学科主要的载体,没有史料的历史题目是没有灵魂的,这也是高考试题的主要形式。所以,我们在平时训练时,不论第一卷还是第二卷,大多选择史料题,让基础知识在史料中得到印证、扩展、应用和升华。(2)问题设置的价值性。目前的高考试题,如果让学生看过答案后,大多都是“恍然大悟、捶胸顿足”,原因何在?其要害就在于高考题目的设问不按常规出牌,让设问方向隐蔽化、变形化,设问条件多元化。所以,我们平时就应该关注题目设问的质量,不能把别扭设问一律视为“垃圾题”,只有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才能真正用得上。(3)题目本身的理念性。高考题目,大都是小综合的题目,是一种通史理念。平时训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三历史复习经验交流 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