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最佳版本推荐---汉初帛书版(清一句读版)清一个人介绍:清一俗姓张,名健柏,自号剑士。【今日学堂】创始人;明德女塾&天健男塾&大医学塾总设计师;学不学,术无术;无门无派,不中不西。好读书不求甚解;喜玩剑一技无成。远离都市繁华,现居乌蒙高原。1980年入武大工学部电气学院学习,后工作,考研,获哲学硕士,留校任教。期间下海经商,创办企业,曾任武汉电器某行业协会会长。亦做投资,炒股票,是武汉证劵界的“常胜将军”。2003年因孩子出现教育问题,深感金钱不能买来好孩子。遂放弃商界生涯,专攻中国教育问题至今,开办私家学馆【今日学堂】,探索和示范新教育模式。个人愿望:愿中国有真教育,愿父母之邦有佳弟子,愿天下学子有明师指路。愿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发扬光大。今日学堂讲习【老子】采用的版本,一个就是流行的所谓的世传本,晋代的王弼版;这个版的优点是文字优美,朗朗上口。但是缺点也很严重,主要就是相对晚出,对原始版本有一些改动,这当然影响对老子原意的理解。例如第一章,王本作: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帛书甲乙本均为: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王本以“天地”对“万物”,文辞固然工整流畅,但不免让后人思想“天地”和“万物”到底是什么关系,从而直接影响对“无名”和“有名”这两个重要概念的理解。很多“解老专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这种文字游戏上乱解一起,弄的很玄乎的样子,完全违背了老子的本义。王版类似这种的错漏还有一些,这都会让人们的理解与老子的原意走向相反的道路。另外一个就是分章:世传的王弼本和河上公本均为81章,这也是目前通行的版本;但历史上还有其他分章方式的版本,如汉严尊【道德指归论】分为72章,元吴澄分为68章,可见分章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后来的学人为了研读方便而分的;原始的老子,用【史记】的记载来说只是分为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因此老子原文应该是不分章的。分章之后固然好读一些,但是有些章节分得很勉强;特别有些故弄玄虚的人,臆说老子每章均有不同的旨意,每章都暗喻一种修行方法,甚至还给每章都取上名字,如“道体第一,养生第二”(河上公版),则更是误导学人,眩惑众生。所以,为了更接近老子的原始思想,我更倾向于采用帛书版为底本,王本只是作为讲解时的参考对象;王本与帛书本有冲突的时候,依据帛书版为准。而且为了避免分章对于解读可能造成的误导,采取分句讲解的方式。为便于对照,同时列出王本和帛书本的文字,不过本身没有标点符号,通行的帛书本,往往依据王本分章句,我则依据帛书本内在的逻辑语义另分标点符号,与市面上流传的帛书勘校本不完全一致,特别说明一下。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道经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第三章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第四章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舆,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勤。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舆?故能成其私。第八章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