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确认效果确认为了验证对策效果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互相融合后有加成还是抵消的作用,因此自所有对策执行完毕且稳定改善后的一段时期后,需进行总体对策的效果确认为什么要进行效果确认效果确认步骤效果确认步骤对策实施后,应持续追踪对策实施前、中、后期对于问题是否有所改善,如果无明显改善迹如果无明显改善迹象象,这就说明施行的对策对于该问题是无效的,必须再次针对真因进行分析再次针对真因进行分析,重新拟定对策进行改善,如果有显著成效有显著成效出现,即达到了实施前所设定的目标值,即可立即进行成果检讨1、单独效果确认(结合在对策实施与检讨中)效果确认的分类22、总体效果确认(本部分重点讲述)、总体效果确认(本部分重点讲述)(1)有形成果——直接的、可定量的、经过确认的效果,如一定时间段内差率的降低(2)无形成果——间接的、衍生的、无形的效果,如和谐度、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等目标达成率与进步率的计算: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进步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改善前数据〕×100%(1)有形成果的确认目标达成率在110%-90%皆可谓成功,若高于150%或低于80%则需提出说明一般来说,目标达成率过高(大于150%),表示我们在目标设定中对自己信心不足,以致目标值设定太低一般来说,目标达成率过高(大于150%),表示我们在目标设定中对自己信心不足,以致目标值设定太低而目标达成率太低(小于80%)的原因可能有:设定目标值时高估圈能力解析时解析时未找到真因未找到真因对策拟定时选出的对策不够有效对策实施时,受某些因素影响,无法彻底实施举例说明:以“降低检验危急值漏报率”为例,效果确认的过程如下:首先进行有形成果的确认。在总查检结束后,绘制绘制出改善后的柏拉图出改善后的柏拉图,并与改善前柏拉图进行对比,再运用公式计算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1.成果比较改善前改善后检验科危急值漏报率改善前/改善后柏拉图说明:从上面两张改善前后柏拉图比较可以发现,总的缺失都有所改善,其中依循二八法则,改善前原本导致缺失的改善前重点问题为:“未登记”“未发现”,经由对策实施后,这两项重点问题有最大幅度的下降,显示改善对策的有效及针对性.目标达成率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9.28%—22.29%)÷(11%—22.29%)〕×100%=115.2%进步率=〔(改善前数据—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100%=〔(22.29%—9.28%)÷9.28%〕×100%(2)无形成果的确认无形成果成长值统计表(2)无形成果的确认同心圈无形成果雷达图白鹭圈无形成果雷达图1、对策实施前应该分派工作和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时教育培训最为关键并应该对采取的对策一一确认效果总结2、效果确认分为单独效果确认和总体效果确认总体效果又分为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其分别可用柏拉图和雷达图来展示标准化标准化在品管圈活动中,标准化是在对策实施与检讨中,把有效的对策形成规定、制度、流程或标准作业程序的过程标准化的目的:标准化的目的:1.将能够有效有效改善问题点的对策对策予以标准化标准化2.制定或修订标准作业(作业流程/办法/表单)3.将标准化的作业书提交单位主管予以会签、记录(给文件编号)及公告4.排定教育培训日程表,针对标准化的作业项目进行教育培训;5.纳入日常管理项目及新进人员培训课程项目;6.定期检讨((至少每三个月检视标准化对策),并确认效果维持情况。标准化的目的:标准化的目的:若改善对策有效,应继续维持改善后的成效,此时需将改善的作业方法标准化,然后将标准化所规范的作业程序,通过持续的教育与训练,使单位内所有员工都能了解、遵守进而加以落实。更重要的是标准化后的对策,也需持续进行监控并转化成日常管理项目,以防范问题再度发生。标准化的步骤标准化的步骤拟案审查核准整理编号修改实施说明及培训发布权威性1.拟案:将能够有效改善问题点的对策予以标准化,制定或修订标准作业办法、程序、表单1.拟案:将能够有效改善问题点的对策予以标准化,制定或修订标准作业办法、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