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是我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总体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纲要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未来五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行动纲领。第一章十五发展成就为十一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十五期间,我县围绕既定的战略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科教XX县区、工业强县和城市化战略,积极推进五项工程【注[1][1]】建设,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十一五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县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7.4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9.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6.1%,人均生产总值10437元(折1274美元);2005年财政总收入达到6.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7.6%和33.6%。九五、十五生产总值、工业产值、投资情况九五、十五财政收入情况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基本确立。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初步显现。工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基本确立。200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80.77亿元,是2000年的3.8倍,年均增长30.9%,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9%。服务业发展良好,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旅游业得到培育,其它服务业兴旺繁荣。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19.8:40.4:第1页共14页39.8变化为2005年的7.9:57.8:34.3。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区域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十五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亿元,比九五增加121亿元,基础设施投资84亿元,是九五的9.6倍。以交通、能源为重点的一大批项目建成,区域发展条件大大改善。建成金丽温高速公路**段、330国道丽青复线湖边至船寮段、船寮至高湖公路、温溪大桥,改造、硬化通乡通村公路1100公里,实现乡乡公路硬化。建成大奕坑和双坑口电站以及220kv**和110kv港头输变电工程,完成城网农网改造,电力瓶颈制约得到明显缓解。滩坑电站建设有序推进,移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滩坑电站导流洞、泄洪洞完工投入使用,大坝建设如期实现围堰截流,主体工程进入全面施工,移民安置点、库区复建项目进展顺利。第一水平年移民全部完成搬迁,第二水平年移民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加强。推进旧城改造和XX县区开发,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人口和产业进一步集聚,城市化率达到40%。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实施康庄工程、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千万农民饮用水、下山脱贫等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18个乡镇337个行政村基本实现小康,累计实现下山移民13474人。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行政审批制度和农村改革力度加大,财税、金融、投资等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大力实施山海协作和要素回流工程,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外贸出口累计达3.35亿美元,年均增长26.2%,引进外资1712万美元,引进内资20.5亿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推进,成效日益显现。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实现两高普九【注[1][2]】,初升高比例从2000年的51.7%提高到2005年的82%,校网布局得到整合优化,新建校舍27万平方米,素质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积极推进。卫生、文化、体育、妇女、老龄、青少年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第2页共14页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permil;以内。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8元,年均增长10.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五年增长3.4倍。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城镇三无、农村五保人员实行集中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等制度建立,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资助和医疗救助制度全面推开。生态县建设全面启动,整体环境质量改善。森林、水、土地、矿产等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流域治理、城镇防洪建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