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2.营造自主的探索空间,使学生在试做与探寻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和方法,并从中感受迁移、对比等思考问题的方法。3.鼓励学生探寻新情况,培养学生探索意识与求新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够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难点】学生主动探寻新情况,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感受迁移、对比等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感悟新知师:在前面的数学课上,我们已经认识过了小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小数加减法)师:小数大家已经认识了,小数加减法该怎么算?又为什么这么算呢?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师:首先请大家看老师这里有一把米尺,长118厘米,你能以米为单位表示它的长度吗?生:1.18米。师:同意吗?生:同意。师:那好,咱们一起来看,这是软尺的左端:0刻度,到了这里(展示平台显示1米)这就是——生:1米。师:对了。(指110厘米)那这呢?生:110厘米。师:也就是1.1米。那软尺的末端呢?生:118厘米。师:没错。读得非常准确,我们把这个数据记录下来。(板书:1.18米)师:就是这个软尺,在生活当中,一不小心不小心被弄断了一截,(现场撕断)剩下的部分有多长?你们可以有什么办法?生:用尺子量。师:可不可以?生:可以。师:真是个好办法。再找一个尺子量一量就可以了,还有别的方法吗?生:用全长减去截下来的这一段。师:同意吗?生:同意。师:多好的想法,用全长减去折断的部分,不就是剩下部分的长度吗?行不行?生:行。师:断掉的部分有多长呢?生: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能说出折断部分的刻度吗?生:76厘米。师:对不对呀?生:对。师:如果以米为单位表示就是——生:0.76米。师:说得真准确!这个刻度是0.76米,就表示前面断掉部分长0.76米,我们把这个数据也记录下来。(板书:0.76)师:那你能列一个算式表示怎样求这段软尺的长度吗?生:1.18-0.76师:同意吗?生:同意。二、探究体验,发现新知师:这就是小数减法。该得几呢?请每个同学拿出一张纸来试着算算看。(生独自演算,教师巡视)师:算好的同学看一看黑板上这个同学算的,和你算的一样不一样?师:快写完了。请同学们看一看,你有什么想提醒他的吗?生:算式的——师:你发现了吗?生:发现了……师:同学们提醒你了。那你快点上来把它添上吧?(生上台补写)师:写得很好,再细致点就更好了。同学们写完了吗?生:写完了。师:做完了就做正,我们一起交流交流。你同意他这样写竖式吗?你们也都得这个结果吗?师:诶!同学们,那像这样一位对着一位减你们感觉陌生吗?生:以前用过。师:什么时候用过呀?生:减法。师:什么减法?生:整数减法。师:对吗?哦,整数加减法时也是这样计算的是不是?那你们感觉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相比怎么样?生:不一样。师:有没有一样的地方?生:有。师:那哪不一样呀?生:数不一样。师:没错,数变了,不是整数啦。那就从你计算的方法来看,整数加减法也是这样,一位对着一位——生:减。师:是不是基本的方法感觉一样?生:是。师:那哪不一样?生:数是小数。师:有同学已经看出它是小数,说吧,差别在哪?生:有小数点。师:差别就在小数点上,是吗?生:是的。师:118厘米减76厘米就等于——生:42厘米。师:也就是我们刚才算的0.42米。哎哟!你们真是善于带着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发现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那我们今天要研究小数加减法,光是会做这一题,行吗?生:不行.师:咱们得多找一些题过来研究研究,对吧?生:对。师:以往学习计算都是老师出一道大家做一道,老师出一道大家做一道。咱们今天改改,怎么样?师:我不出题了,那谁出题呢?生:我们。师;行呀!就按同学们说的,这小数加减法除了同学们说的这种情况以外,还会有哪些不同的新情况,行不行?生:行。师:每个同学动动脑筋,每个同学编一道小数加法或小数减法,自己编自己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