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发动机冷却系统VIP免费

发动机冷却系统_第1页
1/17
发动机冷却系统_第2页
2/17
发动机冷却系统_第3页
3/17
第七章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把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冷却系统按照冷却介质的不同分为水冷式和风冷式。水冷式以冷却液作为冷却介质,把受热零件的热量先传给冷却液,再散入大气。风冷式以空气作为冷却介质,把受热零件的热量直接散入大气。目前汽车发动机上广泛采用的是水冷系统。风冷式水冷式第一节水冷系统汽车发动机采用强制循环水冷系统,由散热器、风扇、水泵、水套、分水管和节温器等组成。利用水泵强制冷却液循环流动,使其从气缸壁吸收热量,向上流入气缸盖,继而进入散热器,被空气冷却后重新泵入水套。通过调节气流和水流能控制冷却强度。冷却水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给发动机带来危害。过高:冷却不足,充气量减少,燃烧不正常,功率下降;润滑不良,加剧磨损。过低:冷却过度,热量损失过多,热效率下降;燃油蒸气在冷缸壁上凝结,冲洗油膜,汇入油底壳,稀释机油。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冷却水的温度应在80~90℃之间。冷却水在冷却系统内的循环流动路线有两条,一条为大循环,另一条为小循环。所谓大循环是水温高时,水经过散热器而进行的循环流动;而小循环就是水温低时,水不经过散热器而进行的循环流动,从而使水温升高。大多数汽车装有暖风系统。暖风机是一个热交换器,也可称作第二散热器。在装有暖风机的水冷系统中,热的冷却液从气缸盖或机体水套经暖风机进水软管流入暖风机芯,然后经暖风机出水软管流回水泵。吹过暖风机芯的空气被冷却液加热之后,一部分送到挡风玻璃除霜器,一部分送入驾驶室或车厢。纵流式散热器又称为水箱,由进水室、出水室、散热器芯、散热器盖等组成。其功用是增大散热面积,加速冷却液的冷却。根据冷却液在散热器芯中的流动方向,散热器分为纵流式和横流式两种。轿车多用横流式,以降低发动机罩的外廓尺寸。1-进水室;2-进水管;3-散热器芯;4-散热器盖;5-出水室;6-出水管一、散热器压力阀真空阀散热器盖设有自动阀门,发动机正常工作时,阀门关闭,将冷却系与大气隔开,构成闭式水冷系,使系统内压力提高到98~196kPa,冷却液沸点相应提高到120℃左右,从而扩大了散热器与周围空气的温差,提高冷却效率,同时还可减少冷却液外溢及蒸发损失。当压力超过预定值时,压力阀开启,以防胀裂散热器。当发动机停机、压力降到大气压力以下时,真空阀开启,避免散热器被大气压力压坏。副水箱散热器为了减少冷却液的损失,保证冷却系统的正常工作,目前广泛采用散热器+副水箱(补偿水桶)结构。当散热器内蒸汽压力升高到某一值时,其盖上的压力阀打开,冷却液通过压力阀通过溢流管进入贮水箱;当温度下降时,冷却液又从贮水箱通过真空阀流回到散热器内部。风扇的功用是提高通过散热器芯的空气流速,增加散热效果,加速水的冷却。风扇通常安排在散热器后面,并与水泵同轴。当风扇旋转时,对空气产生吸力,使之沿轴向流动。空气流由前向后通过散热器芯,使流经散热器芯的冷却水加速冷却。车用发动机采用的是轴流式风扇,所产生风的流向与风扇轴平行,效率高,风量大,结构简单,布置方便。扇风量与噪声主要与风扇的直径、转速、叶片形状、叶片安装角、叶片数目及夹角有关。二、冷却风扇风扇离合器可根据发动机的温度自动控制风扇的工作,不仅能减少发动机的功率损失,节省燃油,还能降低发动机的噪声。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硅油风扇离合器,由前盖、壳体、主动板、从动板、阀片、主动轴、双金属感温器、阀片轴、轴承、风扇等组成。一些轿车由于发动机横置或后置,多采用电动风扇。电动机的开关由散热器的水温开关控制,并且有高低速两个档位,低速档在沸点内使用,高速档在沸点外使用,需要冷却时自动起作用。这样,在一般行驶条件下,电动风扇几乎不转,功率消耗减少,油耗率降低。而在低速大负荷时又能得到充分的冷却。水泵的功用是对冷却水加压,加速冷却水的循环流动,保证冷却可靠。车用发动机上多采用离心式水泵,具有结构简单、尺寸小、排水量大、维修方便等优点。三、水泵离心式水泵主要由泵体、叶轮和水泵轴组成,叶轮一般是径向或向后弯曲的,其数目一般为6~9片。当叶轮转动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发动机冷却系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