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中部空间处理与上海辰山植物园比较1.拙政园的分析拙政园的园林艺术,在中国造园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中部景区,又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说道拙政园的中部景区,那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所在,主景区以大水池为中心,水域有聚有散,聚处辽阔,散处曲折。水池东西两侧留有水口,伸出水尾,疏水若无尽。水中筑有东、西两岛山,将水池分为两部分,西山“雪香云蔚亭”立于其上,东山“待霜亭”藏于其中,两山之间有溪谷,架小桥,栽植柑橘梅花,暗合待霜亭,香雪海。西山西南角“荷风四面亭”恰处于水池中央,西、南各有一曲桥,系统“柳荫曲路”,南街“南轩”,为全园之交通枢纽。中园之中,最精妙借景,还在于巧借北寺塔。园中水域广袤,曲径通幽,正暗合淡泊舒朗之意远香堂之名取自周敦颐的“香远益清,亭亭净值”,拙政园中部主要厅堂。堂是一座四平厅,平面为矩形。南北为主向,开有一列落地长窗,东西两面亦是,但一般均关闭,这一四周为窗的做法在古典园林营造学上成为落地明罩,能是厅堂内非常空透,方便赏景。堂之南数步,是一泓清池,其间一色清雅花砖铺地,池边栽广玉兰数株,枝叶扶苏。池上架一座小桥,跨水而去,通向彼岸的黄石假山和曲廓。山岩古拙,古榆依石,幽竹摇曳,坐厅中南望,是一轴自然古木竹石小景,看不出明显的入口腰门,堪称园林造景上的“隔”的大手笔。所谓“定厅堂为主”,所以远香堂的选址是极为重要的。“筑垣须广,空地多存”厅堂周围,视野开阔,向北望去。正是中部水池,池中芙蓉,香远益清,透过中窗正将“雪香云蔚亭”借入其中,“顿开尘外想,拟入画中行”。作为主体建筑。远香堂运用多种造园手法有着重要的地位。梧竹幽居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亭背靠长廓,面对广池,旁边梧桐遮荫、翠竹生情。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形成四幅花窗掩映、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梧桐清韵的美丽框景画面,意味隽永。四门中,分别描述了北面青竹石笋,四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正合“切要四时,何关八宅”之意雪香云蔚亭,园水池西边山岛之巅,系一古朴雅健的矩形方亭。雪香是古代诗人形容洁白有香之花景的常用语,有的指白菊,有的指杏花,但最多的是指梅花,如梅林便有香雪海之雅称。此小亭高踞一园之上,似乎与云相映,四周植梅多本,冬春开花,冷香四溢,故名。池中山岛,全以自然景为胜,四望一片郁郁苍苍,极为野趣。这一画的景色恰如南朝梁诗人王籍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描绘的意境。亭中悬一额,“山花野鸟间”,雪香云蔚亭是主厅远香堂隔水的主要对景,它既是赏景的好去处,又是重要的点景之笔,在拙政园中部的风景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荷风四面亭,池中西岛西南方的六角小亭。这里山岛伸出一只三角形小角,池水周环,三条游路交汇于亭前:东一比,小路绕山岛而来;南边三曲平桥浮水可通主厅远香堂的西邻倚玉轩;正西,经由五曲桥可直接柳荫曲路游廓,是拙政园中路游览的交通枢纽。同时小亭四面贴水,位置地平,绰约立于池中央,与高处的雪香云蔚亭相映成趣,是整个水景画面的中心。荷风四面亭与两侧曲桥是拙政园中部埋水的大手笔。有此一亭两桥,便使中部水面有了明显的分离,而两曲桥桥身空透,桥栏地平,使视线能一直延伸过去,这种似分非分的处理,仍保持了池水的开阔和绵延。小亭是桥的中介和加强,若是无亭,两桥相接便显得过长,与江南园林的风格相违,又使池面相对显得狭小,有此一亭,可使这池中小景现出两种虚实变化的对比:亭身空透,无遮无拦,与山脚石矶正好互对互称;桥下有水谓之虚,亭下有石谓之实,从远处赏景,又是横向的一虚一实的对比。其额悬于东向柱上,两边挂有一联板对“四壁荷花二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画龙点睛的告诉游览者这一景区的迷人意境。风吹墙动,绿浪翻滚,清香四溢,色、香、形俱佳。春荷艳,秋水明,冬山静,荷风四面亭不仅最宜夏暑,而且四季皆宜。绣绮亭,枇杷园北边假山上的长方亭。登高远眺是古典园林游赏风景的重要方式,私家花园尽管占地不大,但每每也要设立高处的赏景小筑。绣绮亭是拙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