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合肥市马岗实验小学关明“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的探求真理的欲望。”乌审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低年级孩子刚入学,由幼儿园到一年级的学习很多孩子不能适应这样的转变,注意力分散,所以我认为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是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探求知识欲望。数学情境,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自主、快乐地学习新知识。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没有语文等课那样充满情趣,它是符号数字、推理与运算的结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创设情境,也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一年级学生的注意特点是:不稳定,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的范围也有限。根据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我经常在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不论大小,儿童都欢迎。因此,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一些小游戏,可以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轻松欢快地学习数学知识。我教学“20以内的加法”时,为帮助学生提高口算的速度,复习课上采用了小游戏:“采花蜜”游戏,它不受教材限制,很多内容都可以进行。我先在电脑上放映蜜蜂采花蜜的劳动场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发给一些学生口算卡片,如:5+6=、8+7=……等,再让他们带上小蜜蜂的头饰,表示有任务的小蜜蜂。随着欢快的乐曲,小蜜蜂们飞到写有算式结果的小花前,面向同学,让大家评议,看哪只小蜜蜂采的又快又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小蜜蜂采花蜜的情境。在教学“20以内的减法”时,我采用的是游戏:“小动物过河”,即把小动物身上写着15-等,然后在河中的石头上写上1至10中的某一个数,让学生说算式和答案,计算正确表示顺利过河,反之,则表示掉到水里。这些游戏形象生动,最能吸引学生参与。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轻松愉快。在低年级的练习中,我选用的游戏都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如:小蝌蚪找妈妈、接火车、放鞭炮……等,寓数学教学与游戏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很好。二、创设儿歌情境,提高学习效果。小学生喜欢唱儿歌,因为儿歌旋律简单,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我小学时学的儿歌至今也没忘记,所以教学时,我能把一些记忆的知识,加以改造,使学生乐于去学,乐于去记。如我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初学“11——20各数”,学生对这一概念比较难理解,往往会把数“11”写成“101”,为了克服这个难点,我用课件演示:先在左边放一捆10根的小棒表示1个十,在一捆小棒下面出示数字“1”,让学生反复直观地说这个“1”表示1个十。在右边放一根小棒,再出示数字“1”,表示1个一。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和讲解,学生初步形成了概念。课上到这时,学生有些坐不住了,感觉有些枯燥,为了巩固这一数位概念我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跟着我课件上出示的小棒,一边看,一边唱“拍手歌”:1个十,1个一,合起来是11;1个十,2个一,合起来是12;1个十,3个一,合起来13;……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轻松地打着拍子,轻轻地念着,完全陶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整个课堂轻松、愉快。利用儿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即集中了注意力,解除学生的疲劳,又能使课堂充满欢乐,使学生感到难记的数的组成,通过几分钟的歌谣,就掌握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创设故事情境,增强求知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故事情境,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出发,将数学课堂溶入到有趣的故事情境之中,使学生的感知与课堂的气氛能够融为一体,这样学生容易产生亲切的情感。例如:我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环节的,我根据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续编一下:由于兔子睡觉,乌龟赢的比赛,兔子不服气,决定找乌龟第二天再比一次,兔子发下战书:“明天5时,森林学校操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