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爱先行“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教师的天职。”尤其学校的德育工作更需要爱来保驾护航。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一个有爱心的教师会有足够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真心诚意的,就像母亲对儿女的爱。如果教师能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儿女,把对儿女的爱均匀地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那么,我们的学生会有多么幸福,她们的校园生活会有多么快乐美好。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可见,爱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因素,只有爱生,“教书育人”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一、微笑着面对学生老师微笑着面对全体学生,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挚的爱。学生拥有了老师的爱,就像花儿拥有了雨露的滋润,阳光的照耀,他们一定能茁壮成长。同时,教师付出了爱,就能得到爱,就会体验到爱,因此,爱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换。只有爱生,我们的教育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成功,这就是爱的感染作用。如果老师在德育过程中总是紧绷着一张脸,甚至言行粗暴,那么,老师不仅不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内心痛苦,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严重者会厌恶学习,厌恶校园生活,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所以,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因为你的微笑传递给学生的是爱。有了爱的滋润,学生的生活会2充满阳光,学习会充满激情,精神会得到充实,情操会得到陶冶,性格会得到优化,思想会得到升华。总之,爱是一种最有效的德育教育。爱,可以使学习和行为习惯都很好的学生更加充满信心,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加充满激情,不断向上。爱,也可以使经常犯错误的学生产生羞愧感,并努力使自己的言行向好的方面转化。二、更多地偏爱差生说到偏爱,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是偏爱优生的,一提到优生,他们就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可是,一提到差生,他们的态度就截然相反,要么抱怨,要么不闻不问,甚至有时候不问青红皂白地指责差生,让本来就没有自信的差生更加茫然。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差生真是无可救药了吗?但答案是否定的。只要老师更多地偏爱差生,即对差生关注多一点,情感靠近差生一点,全心全意对待他们,耐心细致地教导他们,相信在这些差生身上,你会发现很多闪光点。老师3对待差生,要做到:不仅不嫌弃、不歧视,而且多加爱护,对他们常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三、注重师生间的沟通老师每天都要与学生相处,在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当矛盾出现时,我们应该放下老师的架子,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沟通既能增强教育效果,又能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和冲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学业的提高,差生的转化以及师生的身心健康都有极大的裨益,在德育中起着极大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学生获得人际交往技能和建立价值观念体系的基础。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重视与学生间的沟通。老师与学生进行沟通,必须要有一定的技巧。首先要让学生看到老师诚实的眼睛。诚实的眼睛能传达真情,老师的一双4眼睛对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更为重要。其实,裹着泥沙的沙子往往是一粒金砂,我们老师只有摘下有色眼镜才能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其次,要尊重学生。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不能带着成年人的权威性以拒绝或随便接受学生的要求,而是要允许学生把话讲完。随意拒绝只会使学生的自尊心不断受挫,还会使他为了获取暂时的满足而采取欺骗的行为方式。而完全的信任又会形成学生的任性,不讲理,爱发脾气等不良习气。所以,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论学生说什么事情,老师都必须让学生把话讲完,然后再积极的引导,并与学生探讨该怎么做。这样既能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被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