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复习城市规划原理核心内容•认识城市–城市的特色、作用–城乡差别–城市与城市化•规划城市–前期调研–现状分析–规划设计(各个层次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城市–规划的实施–规划的保护–政策法规的制定–政策法规的执行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城市与乡村1、掌握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2、熟悉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1、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2、熟悉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3、熟悉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三、城镇化及其发展1、熟悉城镇化的含义2、熟悉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3、熟悉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及当前状况四、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的关系1、熟悉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2、熟悉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熟悉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熟悉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区域城市乡村(一)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1、城市的产生(1)从军事防御到商品交换为城市(2)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剩余品交换和争夺的产物,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3)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4)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埃及的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2、城市的概念: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1)城市产生的定义: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2)城市功能的定义:工商业活动集聚的场所(3)城市集聚的定义:高密度的人口、建筑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4)城市的区域定义:与周围区域保持密切联系,具有控制、调整和服务等职能(5)城市的景观定义: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聚落景观,包括土地利用、建筑物、和空间利用的多样化(6)城市的系统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社会复合的巨系统。一、城市与乡村一、城市与乡村3、城市的基本特征(1)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城乡之间界限日益模糊(2)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人口、建筑、生产、消费、交换,城市集聚效益是其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3)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城市的未来不断发展变化(4)城市具有系统性:包含相互流动的经济、政治、社会、空间环境、要素流动子系统等4、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1)集聚规模的差异(2)生产效率的差异(3)生产力结构的差异(4)职能差异(5)物质形态差异(6)文化观念差异5、我国市制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由多层次的建制构成;二是兼具城市管理和区域管理的双重性(广域型市制:市区与市域)(二)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1、城乡结构的”二元化”:城乡分治2、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已达6:1-7: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3、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4、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严重失衡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1、城市形成和发展是在各种力量组合推动下的复杂过程,这些推动力量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经济作用、政治因素、社会结构和技术条件等。现代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科技革命和创新、全球化与新经济、城市文化特质。2、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差异农业社会的城市工业社会的城市后工业社会的城市产业主导农业依赖工业化服务业职能政治、军事或宗教中心经济发展中心服务中心规模有限主要空间载体多元化发展目标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生态时代3、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1)基本规律:从封闭的单中心到开放的多中心空间环境从平面空间环境到立体空间环境从生产性城市空间到生活性城市空间从分离的均质城市空间到连续的多样城市空间:都市区、都市带(2)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技术政策制度三、城镇化及其发展1、城镇化的定义:是一个过程,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镇常住人口与区域总人口比例,质量指标更反映发展水平)。2、城镇化水平=城镇常住人口/区域总人口.3、城镇化的涵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