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引导,活运用——深度阅读研究中的《去年的树》教学案例【情景说明】《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描写的是关于鸟儿和树深厚友谊的童话故事。全文语言朴实无华,通过四次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因此,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以读为本,力图先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想象童话角色的心理,继而能够在读中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并且通过多角度、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逐步体会文本所蕴含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人文精神。【片断一】:师:同学们,你们看,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呢!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童话,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打开书,快速地再看一遍课文。生:概括主要内容——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让学生谈谈初读后的收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原认知,看看学生通过自读能够获取哪些信息,能够读懂些什么,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结构,达到整体感知的学习目标。】【片断二】:师:大家刚才都讲到大树和鸟儿真是一对好朋友,你能读读书中的一些句子,并说说它们是一对怎样的好朋友?生: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师:这是多么好的一对朋友呀!鸟儿每天早早地起来给大树唱哥,晚上又回到大树那里栖息。你这时会想起哪个成语语来概括?生:(略思考一会儿)朝夕相处。师:多好的一个“朝夕相处”。(师同时板书这词)师:鸟儿和大树天天在一起,不能分离。这时你又想到了哪个词语?生:形影不离。……【练习说话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应用。因此,课堂中引导学生联系旧知,学会积累也是一种方式。在本案例中,通过教师语言的巧妙引导,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词语,唤起学生的旧知。同时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运用能力,体现了阅读的深度。】【片断三】:师:第二年的春天,小鸟满怀深情的飞回来找他的好朋友。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伙伴却不见了,他是怎么样做的?鸟儿飞到哪,向谁询问树的下落?生:(树林中问树根、山谷里问门、村子里问小姑娘)师:他是怎样询问的,画出小鸟寻找大树时的语言。画后想一想:小鸟一次次的询问会是什么心情?该怎么读?你画的哪几句话?指名读读画的句子出示:句一:“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句二:“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句三:“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三句话,自由练指读第一句:先说说你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着急,担心)评读,再读指读第二句:先说说你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更着急,更担心)为什么?评读,再读指读第三句:先说说你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焦急,担心,伤心)为什么?评读,再读师:当小鸟一次又一次地找不着大树时,心情一次比一次急切。当它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它的内心越来越忧伤,读时要突出一次比一次着急、一次比一次伤心、一次比一次难过。【这是一篇情感型的课文,在精读阶段,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调动学生的情感,与文本进行深度的对话。】【片断四】师:小鸟的询问一次比一次急切。树根、门和小姑娘又是怎样回答的呢?想想他们同小鸟的心情一样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快到文中看看,读读句子,体会体会。并及时地写下你读书时的感受。(写批注)附学生的感受(批注):树根——伤心、无奈、同情、伤感的语气。(因为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门先生——与己无关、冷漠、平淡。(因为工厂的大门对这样的事情见得多了,不以为然了。)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