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一、导语《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周国平有一千条理由让你早走,只有一条理由把你挽留,这条理由胜过那一千条理由,它就是我对你的爱。你在时,我抱你不够,因而觉得时间太少,你走了,我的怀里空了,突然发现时间毫无用处,我不知道拿那么多时间做什么,也许时间只有一个用处,它会帮助我——是帮助我一天天向你走近。”有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世界还在,我还在,而你却不在了?一个父亲守着他注定要夭折的孩子,这种场景多么残酷。妞妞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患有绝症,极可爱也极可怜的她度过了短促的一岁半时间。对于作者来说,妞妞的故事是他生命中最美丽也最悲惨的故事,至情至性的周国平用他的笔留住了和妞妞相处的五百六十二个日日夜夜,写下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人的一生中总会经历种种的悲欢离合,有聚就有散,生离也许就意味着死别。有时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不会因为我们的珍视和眷恋而停留,而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思念和感伤。而人生之不幸,往往会成就文学之大幸,这是文学史上非常残酷的事实。《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是这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是如此,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祭十二郎文》。二.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常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谥号“文”,故又称“韩文公”。他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唯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辞”。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三.韩愈与十二郎十二郎是指韩愈的侄子韩老成,本为韩愈次兄韩介之子,后来过继给长兄韩会为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母亲也去世。幼时依靠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因此从小就和侄儿十二郎生活在一起,彼此感情特别深厚。后韩会病死,当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但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而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于是写下这篇祭文。四.说出你读后的感受前人读罢此文的评价:《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明代茅坤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看来我们的这种情感是古今相通的,这也是这篇祭文能够流传千古而不衰的原因吧。而文章之所以会给我们带来心灵的震撼,都源于一个字“情”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祭十二郎文》好在脱去祭文窠臼,绝少空洞赞颂文字,专从叔侄情重处下笔,最终释放出强烈、隽永的人生至情至性的光辉。《祭十二郎文》笔至1情随,所在感人至深。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文章抒写十二郎生前叔侄二人深厚情谊的段落应该是哪些呢?明确:二三四段,第一段是祭文开头的固定形式。“年月日”是一种省略具体时间的写法,古人在拟草稿时经常如此,誊抄正文时再补上。五.朗读,正音,悟情闻汝丧(sàng)及长(zhǎng)不省(xǐng)所怙(hù)兄殁(mò)南方省(xǐng)坟墓从嫂丧来葬(sāng)归取其孥(nú)丞相薨(hōng)佐戎(róng)徐州汝遽(jù)去吾万乘(shèng)之公相六.重点字词1.实词乃能衔哀致诚将成家而致汝不可幸而致也远具时羞之奠故今具道所以始来京城千呼万唤始出来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吾往河阳省坟墓汝来省吾汝不果来腹犹果然吾佐戎徐州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故舍汝而旅食京师而汝抱无涯之戚也2.虚词乃:乃能衔哀致诚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其请归取其孥2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其能就存乎其皆出于此乎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翻译句子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我少年丧父,等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