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教案及讲稿教师:杨丽丽(助教)咸宁学院艺术设计系05美术学(设计教育3班)2006年11月20日第一讲色彩概论(教案)教学目的:通过对色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较丰富的色彩语汇及最基本的调色方法,扩展并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力。使学生了解色彩的物理属性和心理属性,掌握色彩的表现方法和体系。教学重点:了解色彩三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教学难点:用三原色进行调色练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述、多媒体教学授课时间:讲课5课时授课提纲:第一节色彩的物理属性1.光与色2.物体与色彩第二节色彩的心理属性1.色彩的分类2.色彩的三属性第三节色彩的表现方法与体系1.孟塞尔色立体2.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3.日本色彩研究所色立体教学内容:第一章色彩概论(讲稿)一、色彩概论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形式,是人感知首先作出反映的“第一印象”。人对色彩感觉的完成要有四个条件:光线、对象、眼睛、大脑。其中光到达眼睛是物理学知识范畴;光进入眼睛至大脑引起感觉作用是生理学知识范畴。从感觉再到知觉以及色彩联想,色彩象征等是心理学知识范畴。研究颜料,染料的工艺是化学知识范畴,理论上研究构成色彩美的原理与法则是美学知识范畴。由此可见,色彩学是多学科的综合科学。二、色彩及色彩构成色彩是由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各种物体因吸收和反射光量的程度不同,呈现出复杂的色彩现象。任何造型艺术都离不开色彩,研究色彩问题又不能脱离形态、空间。所以,设计中色彩与造型不能分割。色彩构成含义: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目的的组合、搭配,构成整体美的明度、纯度、色相关系叫色彩构成。构成目的:为了色彩的广泛应用,应用色彩的关键在于色彩搭配,使色彩搭配达到最佳的状态,包括色彩之间的调和、对比、整体感等等。三、色彩构成的工具准备及学习方法1、工具准备除平面构成中各类工具继续使用以外,水粉颜料必须备好。色彩构成是设计的基础课程,主要解决色彩应用问题,要求色彩明确,明度、纯度、色相要具体,不能含糊不清,因此,色彩一定要饱和,色块要涂匀。2、学习方法1、关于理论:用心感觉2、关于来源:大自然与生活3、借鉴:A、借鉴经验:借鉴中外色彩学家的研究成果。B、仿生设计:借鉴自然界中自然色彩的启发与运用。第一节色彩的物理属性1.光与色有光才有色,光进入视觉有三种方式:光源光,反射光,透射光,其中反射光是人的视觉接触光的主要来源。光源(直光)---物(反射光,透视光)---眼(视神经)---脑(视觉中枢)---产生色感应(知觉)。按照波长长短,光线由短到长的排列为:宇宙射线---r射线---x射线---紫外线---光线---红外线---雷达---电波无线---交流电。一、可见光:光属于一定波长范围内的一种电磁波辐射,它与宇宙射线...交流电等并存与宇宙中,由于辐射是以起伏波的形式传递的,所以光又用波长来表示。二、光谱色:光谱色以红,橙,黄,绿,蓝,紫排列组合可以组成白光。色对同一物体的折射率与其有光:如红光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紫光则折射率最大。1)单色光、复色光及全色光光是以波浪形式向前传播的微粒子,称光子。波长就是两个波峰间的距离称为波长,全色光包括所有可见光的波长。1、单色光:只含某一波长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单色光。(原色)2、复色光:含有两种以上波长的光叫复色光。(可分解的光)3、全色光: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所有波长的光叫全色光。(日光)2)光源与光源色1、光源:宇宙中凡是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源色:各种光源发出的光,由于波长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叫光源色。3)三原色光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朱红光+翠绿光=柠檬黄蓝紫光+翠绿光=湖兰蓝紫光+朱红光=品红(桃红)白=色彩三原色相加(光的复色)2.光与物体色有光才会有色,没有光便没有色彩感,光是色彩发生的原因,光的波长不同决定色相的不同,物体色又称固有色。1)颜料色在白纸上涂上红颜料就可看到红色,涂黑颜料就可看到黑色,是什麽原因呢?和电灯的色一样,从光源射来的光直接进入眼睛是看不到颜色的,从光源来的光若碰到纸或颜料等不透明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