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教学设计丰南区大新庄镇大新庄中学王老师一、背景描述:1、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2、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内容,共两课即第17课“内战烽火”和第18课“战略大决战”。人民解放战争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意义深远。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努力。国民党发动内战后,解放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的过程,最后推翻了国民政府,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三、学生分析:(1)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并且借用图片、音乐、视频资料制造意境,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2)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能力,学生对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初步学会在历史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合作探究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发散思维、知识连贯性、学科迁移能力不够。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②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③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2、能力目标:①分析历史图片和历史地图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②掌握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的变化情况,分析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并取得了最终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实,是学生感知和平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感知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情景导入:视频播放毛泽东诗词《人民解放军占南领京》渲染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快投入学习情境中。教师出示《课程标准》即学习目标。生读教师再强调重点。让学生对照本节课复习范围,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明确复习目标,避免复习的盲目性,力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知识盘点:(一)重庆谈判1、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2、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3、时间:,结果:达成和平建国的(二)人民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1、战略防御阶段(1946.6)(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2)国民党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的措施是:2、战略进攻阶段(1947.6)(1)标志性事件:1947.6、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2)结果:开辟;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和湖北重镇(3)意义:人民解放军转入。3、战略大决战阶段:(1948.9)(1)三大战役项目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时间1948年9月—11月1948年11月—1949年1月1948年11月-1949月指挥官、陈毅、粟裕、谭震林林彪、聂荣臻、罗荣桓1)学生课前自主完成,整理本单元知识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整理信息的能力。2)课上小组内合作交流核对答案,后提出有争议的问题,小组间交流解决,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加强记忆,为下面解决问题打下基础。作战部队作战战术中间突破,分割歼灭关键地点歼敌人数战果意义(2)在平津战役中,北平获得解放的方式是:,其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国民党将领是:(三)解放全中国(渡江战役1949.4)1、1949年4月,和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2、结果:1949年4月23日,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在大陆垮台。【知识梳理】多媒体出示上面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