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换位思考关于炼化维修公司政治思想工作的调查报告炼化维修公司是1999年12月底新成立的单位,它的前身是格炼的机、电、仪三个维修车间组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集团公司改革力度加大,管理局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三项制度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矛盾逐渐突出。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局生产经营形势严峻,部分单位出现亏损,给职工的思想和队伍的稳定带来了一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如何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保持队伍稳定,近日,笔者在管理局标杆单位炼化维修公司进行了凋查。炼化维修公司是油田重组改制、分开分离过程中新组建的一个单位。下设电气工程、自动化工程、设备、工艺设备、安装和西宁等6个分公司,现有305名职工,4个机关科室、20名管理人员。从全局单位看,是一个小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格尔木炼油厂提供装置设备、电气、仪表的维护服务。工作性质具有技术含量高、工作时效高、协作配合性强的特点,对员工队伍素质要求比较高。自成立以来四年时间里,公司上下表现出了较强的凝聚力,干部职工表现出饱满的工作热情,连续两年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效益,得到了局党委、管理局的充分肯定,去年被管理局评为“开拓市场、争创效益”先进单位,今年年初在局党委“两会”上介绍了工作经验。两年来,公司先后取得了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及取费制资证、压力容器安装和检修许可证、企业安全施工资质证等多个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目前正在积极争取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qhse体系认证。该公司能够在一些单位生产经营不景气,职工思想和队伍出现波动的情况下,独树一帜,职工队伍体现出竞争的活力,生产经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得益于领导班子观念超前、内部管理机制到位和改革中的有情操作,起到了调动职工积极性和稳定队伍的作用。从观念创新入手,引导职工变位思考随着油田重组改制的深入,公司把引导职工转变观念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大事认真抓好。首先是解决好从“主业”到“服务”的变位认识问题。公司成立前,格尔木炼油厂的炼油和维修工作是在一起的,都属于炼油生产主业。重组改制以后,炼化维修被分离出来,成为存续企业,从“主业”变为“服务”单位,多数职工思想不通。为了不因为管理体制的变化而影响格尔木炼油厂的正常炼油,公司领导利用职代会、生产协调会、工作总结会等,对职工进行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国“入世”、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形势教育,引导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识重组改革的必要性,摆正“已方”位置,继续把“保炼油”作为公司首要任务,一如即往地为格炼生产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引导职工深入认识,重组改制虽然在形式上把炼化维修和炼油生产分为两个单位,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家的工作目标都还是一个,就是如何保证炼油生产安全、平稳,实现低成本、好效益。共同的目标把公司和格炼紧紧连在一起,唇齿相依,责任相连。保格炼就是保自己,通过服务为格炼创造最大价值,就是为自己创造市场,创造价值。在实际工作中,公司领导带头用实际行动教育职工,树立“用户就是上帝”、“质量就是生命”的服务意识,经常在节假日和深更半夜赶到炼油生产现场组织抢修工作。观念一变天地宽,摆正已方位置后,公司职工普遍增强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发扬“不讲客观、不讲条件、不讲困难”的三讲作风,不管是在看电视还是在睡梦中,只要一接到公司调度的电话通知,便立即赶到生产车间进行维修工作。两年多来,多数职工都在节假日参加过保格炼生产的经济抢修。有的职工为了保证格炼正常生产,连续几天几夜吃在现场,突击抢修在现场,不排除故障不下火线。在抢修的过程中,过去经常雇民工帮忙干的一些脏活和累活,如今公司职工也开始顶上去干了,过去要请一些技术人员指点才能拿下来的检修工作,如今公司职工也开始在抢修中学技术,琢磨着独立自己拿下来,以节约服务成本。2000年,格炼生产供电一度不正常,影响炼油和生产成本。为了保证供电正常,公司组织职工开展“如何格炼供电问题”大讨论。通过讨论,公司领导集思广益,结合实际改进了供电的技术措施,使内部供电故障率较1999年下降了70%。2001年公司又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内部供电故障又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