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疾病提问的内容从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物理检查、化学检查、治疗要点、健康指导、预防措施第一节腕关节不稳1.什么是腕关节不稳?腕关节不稳定是指由腕部损伤的一组疾患。损伤轻则为腕部扭伤,重则为骨折脱位。为腕部不稳是指早期或迟发的因腕骨正常序列消失引起的腕部损伤。2.腕关节生物力学的特点是什么?舟骨构成外侧柱,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月骨、钩骨构成中柱。三角骨构成内侧柱。它与传统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桡骨、月骨、头状骨的轴线与中柱的主要屈伸力线一致。舟骨起维持稳定,连接中腕关节的作用,而三角骨是腕和手旋转的一个轴点。3.腕关节不稳病因是什么?主因腕骨间、腕骨与尺桡骨间的韧带遭受强大过伸外力,韧带受损伤所致。4.腕关节不稳诊断要点有哪些?注意患者腕部损伤时的姿势、疼痛位置、肿胀情况、压痛部位、手部动度及握力外,在伤后2~3周可做以下试验,判断有无腕部不稳。(1)腕部前侧滑动试验试者一手握患者的手及腕部,另手握住患者前臂远侧,将腕部做前侧滑动活动,腕部不稳时,由于肌肉痉挛的保护性作用,腕部向前滑动的动度丧失。(2)沃森试验(Watsontest)为检查舟、月骨分离方法。试者一手固定患者前臂下份,另手拇指紧压舟状骨结节,将腕尺侧屈,并使其向桡侧旋转,使舟骨抗外力向下屈,如舟、月骨有分离,舟骨向背侧半脱位,出现响声及疼痛。5.腕关节不稳常见的类型有哪些?(1)舟骨-月骨分离:是腕关节不稳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急性期患者常有明确的外伤史,腕关节背伸着力,在舟、月间隙处有明显疼痛及压痛,腕关节活动明显受限。Watson试验阳性。(2)三角骨-月骨分离:属中腕关节不稳的一种,发生在三角骨和月骨之间。多数病人有明确外伤史。常见于腕背伸时受伤所致。主要症状是腕尺侧压痛,伴关节内响声。最重要的体征是三角骨、月骨间有一压痛点。(3)三角骨-钩骨分离:当维持中腕关节的主要韧带即头-三角V形韧带损伤后即可出现钩骨一三角骨分离。临床特点为患侧腕部主动活动时反复出现弹响,伴有疼痛。当检查者将腕关节被动桡偏和尺偏时可诱发出弹响声。6.常见腕关节不稳时X线改变是什么?(1)舟骨-月骨分离:侧位片示舟月角>60°。月骨与三角骨之间背侧成角,头月角>15°,中立位和尺偏正位片示舟骨和月骨间隙增加>4mm,与对侧相比形成戒指圈,这是由于舟骨在垂直位异常,造成该骨远侧半重叠后在X线片上表现为戒指圈(图4)。在这种情况下,同时伴有腕骨的高度降低。(2)三角骨-月骨间不稳:在分离型三角骨、月骨间不稳,正片示(舟状骨)“戒圈征”,月骨背侧柱变锐重叠于头状骨。除此而外,在尺偏时三角骨近侧,桡偏时三角骨远端相对于月骨分别形成台阶。侧位片示舟月角<30°,舟骨和月骨呈掌屈位。在非分离型三角骨、月骨间不稳时,正片示近排腕骨屈曲,月骨与头状骨重叠。但舟月间隙消失,或无三角骨、月骨间台阶。侧位片示月骨掌屈,舟月角正常或减小,头月角<15°。不稳可见舟月韧带撕裂,舟骨远侧的相邻关节软骨软化;三角骨月骨不稳可见三角骨月骨间韧带撕裂,并可见月骨的钩骨面软骨软化。7.腕关节不稳的分类及其特点有哪些?(1).背侧间介骨块不稳(dorsalintercalatedsegmentinstability)跌下时腕伸位外展,大鱼际先着地,旋后力加重腕伸及压缩力,腕骨桡侧韧带严重受损。舟骨及月骨倒塌变位。(2).掌侧间介骨块不稳(volarintercalatedsegmentinstability)跌下时,小鱼际先着地,旋前力使背侧尺、三角骨韧带断裂,三角骨、月骨间韧带及腕关节前侧关节囊撕裂,头状骨过伸,月骨掌屈。X线片可见腕中关节半脱位。(3).尺侧移位(ulnartranslation)为腕骨自桡侧向尺侧滑动。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外伤性者做桡、月骨融合术治疗。(4).背侧半脱位(dorsalsublaxation)腕骨向背侧移动,见于桡骨远侧骨折畸形愈合。8.腕关节不稳如何治疗?(1)月骨掌侧脱位:a,旋转脱位在90—270度内时,考虑韧带未全断裂,可以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屈腕45度固定1周,中立位固定2周,开始行功能锻炼;手法复位失败或脱位3周以上者行手术治疗b,旋转脱位如果超过270度或脱位超过3周,可以考虑行月骨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