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不封阳台一、掌握字词字幕上字词拼音一分钟背诵,2人上黑板默写,集体朗读2遍二、导入新课这些字词选自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明天不封阳台》,请把书打开到190页,把题目和课文的第一节读一遍,在你头脑中会有怎样的问题呢?(预设:明天为什么不封阳台?一开始为什么要封阳台?)三、整体感知,明确线索好,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到答案。1、封的原因2、不封的原因3、明确线索文中“我”对封不封阳台的态度不仅在题目和1节表达出来,还在7、13节表明我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这是文章的线索:明天是否封阳台。四、研读原因,倾听心声1.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惊扰一只鸽子竟然能够轻易改变父亲的决定。请划出文中描写鸽子的语言,说说那是一只怎样的鸽子呢?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描写鸽子眼睛的话,我们来体会一下鸽子的心声?总结:原来,这只偶然间闯入的鸽子是一只受伤且怀有身孕的鸽子,她在都市上空艰难地飞行,它想要找寻一处暂时栖身的地方,疗治翅膀上的伤口。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都市森林中,鸽子终于找到了一家阳台,那就是作者家还未封闭的阳台。倾听了鸽子的诉说,我们的心变得柔软了起来。2.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过渡)面对这只受伤的鸽子,儿子有哪些表现?内心格外的亲切和惊喜。他的这种惊喜之情是通过怎样的神态和语言表现出来的呢?明确:10岁的儿子弯下腰,稚嫩的脸颊立即灿若朝霞:“呀,鸽子!”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吗?(总结)喜欢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儿子用自己的言行向父亲表达了不封阳台的心声。3.为了它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鸽子的到来也引起了父亲对往昔生活的回忆。1、怎样的往事?联想到了去内蒙古草原的一段经历朗读:草原景色的句子。明确:置身这广阔无边的草原,我们的思绪变得宁静而高远。我们依稀听到了作者在大草原吟唱美丽的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当时的心情怎么样?明确:“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见到母亲般的亲情。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自己刚来到草原时的那种激动的情感的?明确:动作——竟情不自禁地趴在地上,大声喊语言——“我回来了”其实他是第一次来到草原,但他心中却好像回到久别的故乡,因为草原是他心灵的故乡,大自然是他情感的归属。指导朗读。大声喊着:“我回来了!”(设计加入动作)想到了楼前草坪的变迁2、怎样的思考?人和自然正面临着怎样的现状,造成这样的现状的原因是什么?面对人类的种种冷酷无情,贪婪自私的行为,作者发出了怎样深情的呼吁,自然界又怎样发出了痛苦的倾诉?归纳:在记叙中插入自己的观点,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夹叙夹议”,“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和自然本为一个整体,人源于自然。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任何一只虫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所以人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五、联系现实,拓展练习1、1995年作者表达了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的思想,十几年过去了,文中出现的不和谐的一幕幕还在发生,就在上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记者暗访的江西资溪野生猕猴遭疯狂猎杀的事件,场面血腥恐怖,不忍播放,屏幕中用一段对话文字来看看这冷酷无情,贪婪自私的一幕盗猎者:跟人长得一模一样。这是真正的老猴子。记者:今天一共搞了多少只?盗猎者:其他那里两个,五个,七个。记者:今天这七只猴子卖多少钱?盗猎者:可能三千块钱,好几家要。记者:好几家要?盗猎者:他们老是给我们打电话要(猕猴)。记者:他们过来拿还是你们送?盗猎者:送去也有,过来拿也有看完文字,我们在来看看网民的留言:网民1:看完这个视频,难受到落泪!我想,它们被枪杀或刀杀的那刻,一定会很害怕,很痛吧?它们跟人类是那么的像,是怎样的残忍才下得了这样的毒手网民2:气愤,心痛,看着口吐鲜血的猕猴,心里很痛,那些盗猎者都是冷血动物,没有人性。还有那些食客,就不怕报应吗?大家面对这些现象肯定有很多话要说,你能模仿这些句子也来发出自己的呼唤吗?我希望:丛林中不再有猕猴凄厉的叫声餐桌上不再摆上猴脑的宴席大自然已经一次次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