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2013年模拟考试音乐试卷试卷分析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音乐学科课程计划,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检测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听辨能力,所检测的题型有:选择题、简答题、判断题三种题型。抽测两个考场(60人)结果如下:一、试题分析。这套试卷出得比较好,音乐知识的涉及面广,难度适中。听力部分考到了1中国的民族器乐作品琵琶曲《十面埋伏》。2外国音乐作品奥地利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3中国革命歌曲郑律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及拍子。4中国歌曲《鼓浪屿之波》及演唱形式。5中国戏曲豫剧《花木兰》。不同类型的音乐都有涉及到。判断题中考到拍子中的强弱规律,地方民歌《放马山歌》等音乐知识。二、成绩统计。本次考试最高分10分,最低分3.5分。优秀率(8.5分以上)30%,共18人,合格率(6分以上)75%,共45人。三、各题得分情况:(一)选择题得分情况(总分4分):4、4、2、2.5、3.5、2.5、3.5、2.5、2、2.5、3、2.5、2、3.5、2.5、2、1.5、4、3.5、4、2、3、3.5、4、4、4、3.5、3.5、1.5、13.5、3、2、2.5、3.5、2.5、3、2.5、3、2.5、3.5、1、1.5、4、2.5、3、3、4、2.5、2.5、2、3、3、2、2.5、2.5、4、2.5、1、4最高得分4分,最低得分1分。(二)简答题得分情况(总分3分):3、3、0.5、1.5、3、3、3、2、2、2、3、0.5、2、3、2、2、0、2、3、2.5、2.5、0.5、0.5、2.5、2.5、2.5、3、3、1、10、0.5、1、0.5、0、2、1.5、3、0.5、2、2、0.5、2.5、0、1、1.5、2.5、2、2、0.5、2.5、1.5、0、1.5、1.5、2、2、0、3最高得分3分,最低得分0分。(三)、判断题得分情况(总分3分):3、3、2、1.5、3、2、3、2.5、2.5、1、1、2.5、2、2.5、1.5、2.5、1.5、2.5、2.5、3、2.5、2.5、2.5、3、2.5、2.5、2.5、2、1.5、1.51.5、1.5、1.5、0.5、2.5、3、2、2.5、2.5、1.5、2、2.5、2、2.5、1.5、2.5、3、2.5、2、2、1.5、2.5、1.5、1.5、2.5、1.5、1.5、1.5、3、2.5最高得分3分,最低得分0.5分。四、学生答题主要错误及分析(二)选择题1、音乐片段一(1-2)正确率高,学生对琵琶曲《十面埋伏》掌握好。2、音乐片段二(3-5)错误的考生多,学生不会选择《卡门序曲》,但是对《G大调弦乐小夜曲》与《进行曲》难以辨别。听出乐曲的同学也有不记得作曲者与国籍的。所以要求学生听辨乐曲的同时还要了解作品的作曲者与国籍。3、音乐片段三(6-8)考生主要错在节拍的辨别上,4/4拍与2/4拍的不能很的区分。曲名与曲作者能正确选择。(三)简答题1、第9题失分是最严重的,少部分同学“鼓”与“屿”这两个字不会写。还有同学对歌名记不清楚,《澎湖湾之歌》、《波浪屿之鼓》、《鼓浪屿之歌》这些歌名都有同学作答。很大一部分同学对演唱形式认识不够,有同学写单唱、双唱的,还有同学就是没有作答。这说明跟老师平时的讲解很有关系。2、第十题相对来说要好些,学生对中国戏曲音乐豫剧《花木兰》比较熟悉。很少一部分同学把豫剧写成了越剧。出题者对学生的要求也有所出入。剧目与剧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剧目是指《花木兰》,剧种才是豫剧,曲名是《谁说女子不如男》。(三)、判断题11、12、13、14、16题都是一些音乐常识的了解,记得这些常识的同学一般不会出错,所以得2.5分的同学很多。大多数同学都是错在15题。题目是:《春节序曲》是首交响曲。老师平时讲的都是说《春节序曲》是一首管弦乐合奏。所以学生无从下手。对这道题我有自己的看法,交响曲不等同于交响乐。交响曲是包含多个乐章的管弦乐曲,交响乐是指大型管弦乐队在交响音乐会上所演奏的所有器乐作品。而《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序曲部分,我认为《春节序曲》只能是交响乐,而《春节组曲》才是交响曲。五、对音乐学科教学的几点建议:1、学校应重视音乐课的教学,按照大纲要求开足音乐课。2、音乐教学内容包括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教师偏重其中一项都会造成不好的教学效果,要注重学生对音乐感受、表现、欣赏等方面能力的培养。3、音乐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针对性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掌握先进教学技能,增强教师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