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你选出并将其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40分)1.开学了,同学们又回到了学校,相互问候,相互游戏,十分开心,像鸟儿又回到了快乐的树林里。同学们的这种感觉是A.集体荣誉感在集体生活中升华B.中学生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C.主人翁意识在班级生活的觉醒D.中学生对班级和同学的认同感2.老师的辛勤劳动为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能力提供了条件和保障;同学们相互交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彼此在交流中共同进步。这说明A.学校中的物质资源为我们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B.在集体生活中,我们得到了集体成员的尊重、关心和照顾C.我们在学校中取得的进步,离不开老师的关心与同学的支持D.我们在不断创造和积累着属于学校整体大集体的精神财富3.我们在班级和学校里学习和成长,也应关心爱护班级和学校。星期四肖俊第一个来到教室,看到的却是:黑板没有擦,有些同学的书桌下还有零星的纸屑……此时此刻,肖俊要爱护自己所生活的班级家园能付出的行动是A.到后操场走走,等到值日的同学到来再说B.开始打扫卫生,承担作为班级成员的责任C.坦然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独自学习语文D.仅仅提醒当天值日的同学做好教室的卫生4.东南亚谚语“水涨荷花高”;非洲谚语“独行快,众行远”;欧洲谚语“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与世界上这些地区谚语意思最接近的中国谚语是A.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C.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D.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5.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老师说:“获得诺贝尔奖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没有我的团队,我什么也做不出来。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更属于我的团队和整个国家”。屠呦呦老师的这句话表明①团结的集体才有战斗力与凝聚力②任何个人对集体的影响都微不足道③集体需要每个成员积极贡献智慧④融入集体的个人能发挥无穷的力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而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什么;不要问国家能为我们做什么,而要问我们能为国家做什么。”这表明A.“我为人人”的前提必须是“人人为我”B.个人利益的实现才能充分保障集体利益C.个人利益远远高于国家利益和他人利益D.应树立积极关爱他人和报效祖国的意识7.以下是八年级1班(正方)辩手与八年级2班(反方)辩手在竞争与合作辩论赛中的一些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A.正方:我们辩论小组长的思辨能力强,辩论就靠他,其他人凑凑数B.反方:辩论比赛中要做到尊重对手,组内成员团结合作和优势互补C.正方:我们可以对对方辩手采取人身攻击甚至谩骂来削弱对方气势D.反方:比赛前每一位辩手想好辩论点子,正式辩论赛时各自发大招8.对右边漫画《拆》中人物行为的正确认识是A.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集体利益,是国家法律打击的行为B.能以大局为重,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值得全社会提倡C.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是集体主义的真正体现D.能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结合,做到公私利益融合9.2016年12月,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九大素养,其中“社会责任”位列之首。下列说法与这一素养不相符的是A.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B.有功德意识,遵守社会规范C.为了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不惜一切代价D.关心和参与公共事务,有爱心和正义感10.学校组织校园歌手比赛。小菲是八年级(3)班的文艺委员,她希望班上参加比赛的同学能在本次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恰巧学生会聘请他做裁判,她为班集体的荣誉,违心地给自己班的选手打了高分。小菲的这种行为①将班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②为自己所在的班级谋取眼前的利益③不顾班集体的长远利益和大局利益④以集体利益为重发扬集体主义精神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公共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