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解释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3.通过“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的探究,培养设计实验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学生用书P12]1.判断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的间接方法(1)比较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越强。(2)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一般说来,碱性越强,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2.判断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的间接方法(1)比较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说来,反应越容易进行,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越强。(2)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般说来,酸性越强,元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越强。1.判断正误(1)很难失电子的原子一定易得到电子。()(2)酸性:HCl>H3PO4,故得电子能力:Cl>P。()(3)碱性:NaOH>Mg(OH)2,故失电子能力:Na>Mg。()(4)元素原子得电子越多,非金属性越强;失电子越多,金属性越强。()(5)热稳定性:NH3<H2O,故非金属性:N<O。()答案:(1)×(2)×(3)√(4)×(5)√2.下列事实不能用于判断金属性强弱的是()A.金属间发生的置换反应B.1mol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C.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D.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气的难易解析:选B。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不能用于判断金属性强弱。例如:与酸反应时,1molAl失电子数比1molMg多,但Al的金属性比Mg弱。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即为元素的金属性,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即为元素的非金属性。同周期三种元素X、Y、Z,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XO4B.得电子能力:X>Z>Y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增强D.元素的最低负价的绝对值按X、Y、Z顺序增大[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已知同周期,只要确定族序数即可),突破口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解题思路如下:――→――→――→判断元素的性质。将有关X、Y、Z的信息挖掘、整理如下表:酸HXO4H2YO4H3ZO4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X,+7Y,+6Z,+5元素所在的族X,ⅦA族Y,ⅥA族Z,ⅤA族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X,-1Y,-2Z,-3结合元素周期律判断可知,本题答案为D。[答案]D(1)上述例题中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如何排列?(2)上述例题中X、Y、Z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顺序如何排列?答案:(1)原子半径:r(Z)>r(Y)>r(X)。(2)还原性:X-<Y2-<Z3-。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比较1.现有金属元素A、B、C,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A可以从C的盐溶液中置换出C。则这三种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A>B>CB.B>A>CC.B>C>AD.C>B>A解析:选B。根据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比较的方法及题意可知,由于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因此元素B的金属性比元素A的强;又因为A可以从C的盐溶液中置换出C,故元素A的金属性比元素C的强。2.对四种元素G、L、M、R进行如下实验:金属实验GLMR和冷水反应不反应慢慢反应未做实验未做实验和2mol·L-1盐酸反应溶解并放出气体溶解并放出气体不反应不反应在Rn+的水溶液中反应溶解并形成沉淀未做实验溶解并形成沉淀未做实验根据表中所给实验结果,判断这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L、G、R、MB.G、L、M、RC.L、G、M、RD.L、R、G、M解析:选C。G和冷水不反应,L与冷水慢慢反应,可知L的活泼性比G强;G、L与盐酸反应并放出气体,M、R不反应,可知G、L的活泼性比M、R强;G、M与Rn+的水溶液反应,可知G、M的活泼性比R强。由上可知,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L、G、M、R。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比较3.下列不能用于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是()A.单质间的置换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