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单元》试题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卡内。每题2分,共40分)()1.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菜刀生锈B.湿衣晾干C.大米酿酒D.食物腐败()2.2008年9月11日,国家卫生部证实: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导致全国各地出现许多婴幼儿肾结石患者。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纯白色晶体B.密度为1.573克/厘米3C.能溶于热水D.在高温下能分解成氰化物和氮气()3.硫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放出大量的热D.硫粉逐渐减少()4.汽车尾气中含氮的氧化物,它是城市的污染物之一。汽车行驶时,由于电火花的作用,使汽缸里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有:氮气+氧气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氧气二氧化氮这两个反应都属于A.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6.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7.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下列情况对表中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A.焚烧垃圾B.用煤和石油产品作燃料C.太阳能的利用D.汽车排放的尾气()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无尘空气B.加碘食盐C.蒸馏水D.可口可乐()9.为了让灯泡通电发热时,消耗灯泡内少量的氧气,达到保护钨丝的目的,通常在白炽灯泡里的玻璃柱上涂一层物质,该物质是A.红磷B.氧化汞C.二氧化锰D.高锰酸钾()1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项目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描述总悬浮颗粒52Ⅱ良二氧化硫7二氧化氮24D()11.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过氧化氢催化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D.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就不会产生氧气()13.下列关于氧气的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能供给人类和动物呼吸B.氧气能够支持许多可燃物质的燃烧C.氧气可以用于炼钢D.氧气能够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14.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没略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酒精灯A.除④外B.全部C.除⑥⑦外D.①②③⑤()15.某人用托盘天平称量5.1克食盐时(1克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A.5.3克B.5.1克C.5.0克D.4.9克()16.辩论:空气中的氧气会耗尽吗?正方的观点:“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直至耗尽”。下列论点不应成为正方论据的是A.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B.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30%C.太阳能、风能、核能等能源的开发利用将耗去空气中的大量氧气D.随地球人口的增多,呼吸、燃料燃烧等耗氧也越来越多()17.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假设B.实验C.观察D.做出结论()18.下列制取氧气的操作,先后顺序不规范的是A.先在铁架台上固定发生装置,再放置酒精灯B.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C.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加入高锰酸钾D.先盖上玻璃片,再从水中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19.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所具备的物理性质应是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B.易溶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