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2017届中考语文适应性试题(3月)答案A卷(共120分)第I卷(选择题共21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1、D“鸡肋lè”应为“鸡肋lèi”2、B“脑羞成怒”应为“恼羞成怒”3、AB.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连续不断。常用来形容声响。C.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D.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4、BA.语意重复,去掉“切记”或者去掉“不要”。C.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或者把“有关部门要”改为“有关部门是否”。D.前后搭配不当,把“水平”改为“能力”。5、B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6分)6、AA.欲信大义于天下(在)奉命于危难之间(在)B.咨臣以当世之事(把,拿)遂许先帝以驱驰(用来)C.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允诺)时人莫之许也(认同)D.今南方已定(已经)然志犹未已(停止)7、CA.“君”与“臣”指的都是诸葛亮。B.“从正面突出了”应该为“从侧面突出了”D.表明的不是自己的才能非凡表明的应该是自己的忠心第Ⅱ卷(主观题共99分)三、翻译、古诗文积累(共9分)8、(3分)我(还)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就)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9、(6分)⑴年少万兜鍪⑵背灼炎天光⑶赢得生前身后名⑷燕然未勒归无计⑸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每空1分,有错别字、漏字、多字均不给分,共6分。)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10、(4分)示例: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那位英国专家的不服,表现了他对“我”的怀疑、惊讶。(2分)(也可从神态等角度)(选取角度2分,分析2分,共4分)11、(4分)钱瑗是我的女儿,众多笔墨表达母爱之情;(1分)是我们仨中最先去世的,表达怀念之意;(1分)是我的“生平杰作”,是丈夫认为的“可造之材”,却“只发了一点点芽”,抒发深深的愧疚之怀;(1分)点滴回顾,既表达疼爱,又展现自己的豁达乐观,从而更好表现题目“人生没有永远”。(1分)12、(3分)本文主要的语言特色:平淡朴素,干净明晰,渗入诙谐幽默,沉着老到,雍容优雅。(说到1个方面即给1分,不一定原词,酌情处理)13、(4分)要围绕“‘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这句话,可以谈欣赏老师的才学,钦佩老师的豁达,可以表达对老师的祝福……(给分标准主要看是否与本句话有关,是否表达安慰,还要看语言简洁精炼。)14、(3分)只有当坚持成为潜行、变成习惯时,坚持才可能被喝彩、祝福,助你获得成功。15、(6分)首先否定过去对“勤”的传统看法,(2分)然后用假设的方式分析,指出如果陈景润等不发挥优势,去干自己不擅长的事,那就是自我为难、自我损耗,(2分)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做自己擅长做的事,辅以勤劳。(2分)16、(3分)不能交换位置。(1分)因为第④⑤段分别照应第③段的“两个字:一个‘勤’,一个‘忍’”;若调换了位置,则使论述思路不严谨,结构上混乱,缺乏说服力。(2分)17、(3分)二者没有矛盾。(1分)示例:文中谈到的“通往罗马的大路只有一条,多一条都是歧途”指的是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是通向成功的大路。“条条大路通罗马”指的是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止一种,人生的路也不只一条。二者论述的角度不同,故说法不同,二者没有矛盾。(2分)五、作文(60分)18、附件1:作文评分标准B卷(共30分)六、诗歌鉴赏(共6分)19、⑴(3分)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意思表达清楚即可)⑵(3分)“试问”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1分)“试问”写出了作者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过去的担忧。(1分)将作者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1分)七、古文阅读(10分)20、(4分)(1)饮,喝(2)汇聚、聚集(3)先前,原来(4)才(每小题各1分)21、(4分)⑴然而那名利汇聚之所,难道没有别一种“钓钩”么?(2分)⑵能够脱钩而远逸他方的又能有几个人啊。(2分)22、(2分)告诫世人,莫为名利所诱惑而吞下钓钩,成为他人盘中之物。或:要拒绝诱惑,淡泊名利,才有真正的美好自由。(2分)八、名著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