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15.36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人教版【高考题组】1.(2015·海南单科·T16)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A.抨击尊孔复古B.抨击军阀统治C.提倡科学精神D.提倡民生主义【解析】选A。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以判断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参议院议员代表的是北洋军阀政府,所谓“有离经叛道之鼓吹”即对儒家伦理道德的批判,故A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在思想领域对旧道德的批判,并未反映抨击北洋军阀的统治,故B错;科学精神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世界观等,材料中未涉及,故C错;材料中也未涉及民生问题,故D错。【拓展延伸】多元史观看待新文化运动(1)阶级史观: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2)现代化史观:中国的思想启蒙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学习西方思想文化。(3)全球史观:东西方思想由冲突到融合,使中国文化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2.(2013·海南单科·T16)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解析】选C。林则徐睁眼看世界、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都没有对封建制度进行否定,排除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向西方学习之后,排除B。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实现富国强兵,排除D。3.(2013·江苏单科·T7)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解析】选D。白话小说不属于现代文化的范畴,故A错误。B、C本身都不符合新文化运动,错误。新文化运动中,传统白话小说重现光芒,说明新文化运动在批判旧文化的同时,也存在对部分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预测题组】1.梁启超说:“共和政治的土台,全在国民。非国民经过一番大觉悟大努力,这种政治万万不会发生;非继续的觉悟努力,这种政治万万不会维持。”这说明()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然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解析】选B。“非国民经过一番大觉悟大努力,这种政治万万不会发生;非继续的觉悟努力,这种政治万万不会维持”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众的觉悟不够,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然性,故B正确。2.1918年陈独秀在《每周评论》发刊词上说:“凡合乎平等自由的,就是公理;依仗自家强力,侵害他人平等自由的,就是强权。”这体现了作者()A.谴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B.追求自由平等的普世价值C.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D.强调国家富强的文明意识【解析】选B。题干中并未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错误;根据题干中“凡合乎平等自由的……侵害他人平等自由的,就是强权”体现出了陈独秀对自由平等价值观的认识,故B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进化论的相关信息,故C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富国强民的思想,故D错误。【拓展延伸】“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方针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从主观策略上看,表面上这一方针不偏不倚,实际上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因为在专制盛行的当时,它为新思想学者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宽容的环境。(2)从客观作用上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实质是鼓励各种学术观点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所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3.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解释科学道:“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以下对材料中“科学”最合理的认识是()A.科学仅指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B.当时学者对科学的解释较浅显C.科学是指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D.中国才开始引入科学的概念【解析】选C。陈独秀对科学的解释是既要符合客观的现象又要符合主观理性,涉及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