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宁津二中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A、物理课本的厚度B、一根粉笔的长度C、黑板的长度D、饮水杯的高度2、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的乙物体是()A、可能运动B、一定运动C、可能静止D、以上结论都可成立3、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D、阻止琴弦振动发声4、甲在铁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乙把耳朵贴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三下响声,这三下响声传播的介质依次是:()A、铁、空气、水B、铁、水、空气C、水、空气、铁D、空气、水、铁5、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米,它在第4秒内的速度是()A、2.5米/秒B、20米/秒C、5米/秒D、8米/秒6、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2∶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3,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A、1∶6B、2∶3C、3∶2D、6∶17、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的尺面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B、我们听不到声音一定是因为物体不振动C、物体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D、振动停止,声音的传播也停止9、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在右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大小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无法确定10、“女高音”与“引吭高歌”中的“高”的意思分别是指()A、响度大,音调高B、音色好,音调高C、音调高,响度大D、音调高,音色好题号12345678910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__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2、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是分秒。3、如图1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4、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木块的长度为cm。5、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震耳欲聋”说的是声音大。(2)“悦耳动听”说的是声音美。(3)“尖厉刺耳”说的是声音高。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6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2)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AC=______m/s。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______m/s。四、计算题:(共2小题,共18分)1、在行驶的汽车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2m/s的速度向前行驶时汽车鸣笛一声,2s后汽车司机听到鸣笛的回声,问: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多远?2、一列火车长200m,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为1.8km的大桥,问火车全部通过该大桥需要多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