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帮助他人——读《模拟外交官》有感白鹿小学六(3)班陈欢欢指导老师:陆阳今天,我读了一本书《模拟外交官》。这本书里讲述了一个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其中,令我感受深刻并铭记在心的是王思源同学,他被大家称作是“拾荒佬”。大家为什么要给他取这个外号呢?原来是因为王思源同学的课外生活全部被捡废瓶子给填满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原本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有的打篮球,有的踢足球,有的看课外书,有的听音乐……可王思源却爱好捡废瓶子,上学或放学甚至学校集体外出旅游的时候,他都随身携带着一个袋子,把人们随手扔掉的废瓶子、易拉罐一个个捡起来,装进塑料袋里带回家。王思源不管是上学路上还是放学路上,甚至外出旅游时,都随身带着一个塑料垃圾袋,把人们丢弃的饮料瓶、易拉罐,一个一个的捡起来,装进塑料袋里,带回家去。假设把你的课外生活都用一个个渺小的废瓶子给堵起来,你会愿意吗?这就是我刚开始读这篇文章的最初想法。而王思源却做到了,他不仅做到了和废瓶子一同生活,而且还做到了作为一个小学生应该做的事。他捡起的不仅是废瓶子,而且还是自己的心意。虽然经常有同学笑话他,但他却照例每天拿着塑料袋,拾着废瓶子。一天,李老师下班回家,途中看见了王思源满脸通红地捡着废瓶子,左手拎着一个塑料袋,里面塞满了空瓶子。再看旁边,是学校里出了名的“皮大王”,手里也拎着两个装满了空瓶子的塑料袋。老师问:“你也捡废品?”那位同学说:“我是帮王思源拎袋子。”老师很奇怪:这孩子平时能做点出格的事就不错了,现在竟然做起好事来了?也许是看出了李老师脸上的疑问,那位同学说:“王思源捡瓶子卖掉,积攒了钱,捐助了希望小学同学,帮助学校里家庭贫困同学,所以我也得帮助王思源。”李老师明白了。后来,李老师又在王思源三年级班主任那里了解到,王思源捡废瓶子是从上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养成的习惯。王思源的爸爸妈妈是教师,他们对儿子十分支持,不仅不骂,还常常鼓励他。又一次数学测试,王思源考砸了,十分灰暗,放学回家总是不声不响地看书,一连几天不再捡瓶子。妈妈说他做事没有恒心。王思源听了,连忙调整了情绪,重又捡起了废瓶子。当小学毕业时,他已经积攒了近八百元。这钱,王思源一分钱也不愿花,王思源的书包和文具盒坏了修,修了坏,但却还是从一年级用到六年级。当“爱心捐助”时他却毫不犹豫地拿出了三十、五十元帮助别人......就连他班里的同学也被感染了,也喜欢上了收集废瓶子......你们看,就是因为王思源同学这样勤俭节约,乐于帮助他人的精神感动了所有的人,同学们都加入到了他的行列之中,从此,收集垃圾的人越来越多,已经在学校成了风气。是啊,捡拾废瓶子既能保护环境,卖掉后的钱又能捐助贫困家庭,真是两全其美啊!王思源一个普通的孩子,却拥有非凡的思想,读了这一篇文章,我明白了:我们人一生下来,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生活着,还要考虑到他人的利益。如果只为自己的利益,即使成绩再好,也不会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相反,即便成绩再差的同学,只要他有好品德,长大后还是能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乐于助的人还有很多,王思源只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我也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这种优秀的品德!读《业余爱好》有感白鹿小学六(3)班袁茵指导老师:陆阳“这只是我的业余爱好。”这是孙启涵说的一句话。他的业余爱好不是弹琴,也不是书法,而是捡垃圾。他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环保志愿者”。孙启涵平时经常和妈妈一块儿打扫楼道,养成了随手捡垃圾的好习惯,所以,他捡垃圾有了瘾头。每天上学,他也会拎着一个塑料袋,探头探脑,双目如炬。哪里有垃圾,他立刻来了精神,当宝贝似的捡起来。长期的“职业习惯”使他走路时常常低头猫腰,好像电影里鬼子进村。他走路也不像别人那样快,慢笃笃地,一副旅游观光的模样。孙启涵的行为给许多同学做了榜样,有一群群同学学着他的样子,“弯弯腰,捡出一片净土”。有一次,“环保志愿者”出发去海边。孙启涵在紧靠海边的海水里看到一个泛黄的塑料泡沫。在蓝色的海水里和洁白的浪花中,它像一个污点,是那么丑陋和刺眼。孙启涵见了,伸手去捡,但海浪一个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