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和国防综合练习与解析一、选择题新中国成立之初,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外交成就。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8题。1.新中国成立之初,对中国构成最大威胁的敌对势力是A.联合国B.美国C.英国D.法国【分析】新中国成立之初,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两大阵营逐渐形成。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一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明确了这一点,本题答案一目了然。【答案】B2.鉴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面对两大阵营的尖锐斗争,中国政府采取的方针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答案】C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基本含义是①否定国民政府建立的屈辱的外交②清除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③取缔帝国主义的所有特权④拒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分析】本题属组合式选择题,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这一方针针对的对象。上述外交方针主要是针对帝国主义与中国存在的不平等的外交关系,新中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但这一方针绝不是拒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答案】B4.最早把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法律化的文件是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论十大关系》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答案】A5.建国初,中国同苏联结盟的根本目的是A.支持苏联与美国对抗B.推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C.恢复经济和巩固政权D.打破美国的孤立封锁政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本质进行分析的能力。中苏结盟是在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局面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当时新中国遭受着美国的军事威胁、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苏结盟是为了打破美国的孤立封锁,赢得国际支持和援助,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和巩固政权。【答案】C6.《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所产生的最深远的意义在于A.加强了中苏之间的友谊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有利于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D.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团结【答案】C7.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A.中印谈判B.中缅谈判C.中苏谈判D.中美谈判【答案】A8.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B.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D.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答案】B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外交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根据相关知识回答9~12题。9.1955年,在万隆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为了①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②挫败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③加强亚非各国的联系④消除与会各国的矛盾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分析】亚非会议主要讨论的是亚非民族独立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而不是建交问题。“求同存异”中的“异”,表明这一方针并不能消除与会者的所有矛盾。【答案】B10.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国际大会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答案】A11.我国于50年代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有①“求同存异”的方针②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分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在当今社会中,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不会适合于它;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主要是对第三世界的外交政策,很难被发达国家所接受。【答案】C12.中美关系在整个60年代处于A.缓和状态B.紧张状态C.合作状态D.既有缓和又有紧张【答案】B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战线捷报频传,成果累累。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3~24题。13.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最主要标志是A.恢复联合国席位B.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C.成为第三世界的核心D.以五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分析】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表现应是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答案】A14.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