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题友情提示:请认真审题并将答案写在试卷相应的位置上。本试卷共有三道大题:一、积累与运用(15分);二、阅读(45分);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请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端正地书写名句、对联和正确答案。(第1——5题每句1分,第6题每小题1分,第7题2分,书写1分)1.将军百战死,□□□□□。(《木兰诗》)2.□□□□□□□,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3.杜甫《望岳》中,“□□□□□,□□□□□”两句表现出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4.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而蕴含哲理的诗句是:□□□□□□□,□□□□□□□。5.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自比,表达自己虽解官却不忘报国壮志的诗句是:□□□□□□□,□□□□□□□。6.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①生活需要想象。②每一汪湖水里,都有海洋的气息;每一片嫩叶上,都有春天的芬芳(;。)③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④如果拥有丰富的想象,你的生活定会变得五颜六色。(1)给第②句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在横线上。(2)“你的生活定会变得五颜六色”有语病,请改正过来。(3)给第③句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4)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7.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触动过我们的心灵,令我们沉浸其中,回味不已。请从下面篇目中,任选其一,自拟一副对联,表达你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每联不少于5字)《阿长与〈山海经〉》《邓稼先》《老王》《紫藤萝瀑布》选择篇目:上联:下联:二、阅读(45分)(一)古诗文阅读(15分)(甲)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8.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人名),是我国北宋哲学家。(1分)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2分)①陶后鲜有闻()②宜乎众矣()10.“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表现了“世人”怎样的追求?(2分)11.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风度等方面对莲进行描写,揭示了莲的哪些君子品性?(2分)1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乙)课外古诗阅读(5分)雨过山村作者:王建(唐)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13.“妇姑相唤浴蚕去”中“唤”在诗中的意思是:。(1分)14.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分)15.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二)现代文阅读(2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1分)母亲的事与儿子的事阿青“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季节,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老家县城一位老朋友邀请我下个双休日带上全家到他那儿去做客。我的小家庭都住在市里,到这位同学家途中要经过我的乡下老家,因为自己有车,我准备到时候顺便“拐”一下,看看独身寡居的老母亲。当天晚上,我预先给母亲打了电话。母亲牵挂我,在电话里问我要不要地菜,我说“有就挖点吧”。她又问要多少,我就随口用家乡话说了一句:“就一半斤吧!”母亲犹豫了一会儿,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那好那好……”地菜,是我最爱吃的天然食品之一。可在滴水成冰的季节,就不易采到了。我要求母亲采一半斤,不过是图个新鲜。又一个周六说到就到。好久没回老家了,总得给老母亲带点好吃的。妻子提醒我说:“女儿前天过生日,朋友们送了很多奶油蛋糕,提上两大盒就是。”驱车两个多小时,我们回到了农村老家,母亲居住的老屋却是锁着的。一位邻居分明是听过母亲的交代,对我们说:“你妈一大早就去后山沟里挖地菜去了,她说今天再挖一点儿,就够十八斤了。”“什么,十八斤?可我只说要一半斤呵!”我不由心里暗暗叫苦:母亲近年来的确耳背了,我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