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区2017年九年级三模历史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本卷共计6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历史图片是生动鲜活的历史事件的实景再现。下列图片中,能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①栽培稻谷遗存②鱼纹彩陶盒③干栏式房屋④纺轮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2.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风气”指的是()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尊孔复古D.“打倒孔家店”[来3.“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史学巨著《史记》的评价。下列人物不会出现在《史记》中的是()A.黄帝B.秦始皇C.汉武帝D.曹操4.“将都城有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通婚。”材料中的措施促进了()A.民族融合B.江南地区的开发C.北魏政权的建立D.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5.“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出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C.南宋时期D.明清时期6.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又将来临,同学们都在紧张地复习迎考。通过公开公平地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中国自古有之。下列关于科举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科举制正式诞生于隋文帝时期B.唐太宗创立了殿试和武举C.明朝科举考试范围仅限四书五经D.戊戌变法时废除了科举制7.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文学成就的归类,错误的一项是()A.唐朝诗歌创作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B.杜甫的“三吏”“三别”是诗史里的不朽篇章C.宋代词作家的代表有苏轼、关汉卿、李清照D.明清小说的代表作《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8.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清朝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是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A.“重本抑末”政策B.汉化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D.休养生息政策9.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D.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10.2016年,中国军队改革获得突破性进展,走向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迈出了“关键一步”。回顾历史,我党创建军队开始于()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井冈山会师D.黄埔军校的建立11.“我们亲爱的战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12.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两个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请问:日本在南京大屠杀中至少造成多少中国同胞无辜遇难?中国抗日战争在哪一年取得完全胜利?()A.10万、1931年B.20万、1937年C.30万、1945年D.40万、1949年13.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A.三大战役中B.渡江战役中C.南京解放后D.全国解放后14.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上,你将不可能看到()A.武汉长江大桥通车B.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C.解放牌载重汽车D.青藏铁路通车15.解读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出现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A.三大改造的完成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行C.苏联的经济援助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6.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B.“大跃进”运动C.“文化大革命”D.人民公社化运动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