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题2分,共30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学业进修、技术培训、上网浏览、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已成为许多城乡居民的生活内容。广大人民群众还积极参与本地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政治生活。据此回答1~2题。1.上述材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①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②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③人们的政治生活日益扩大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③2.学业进修、技术培训等现象在社会上的普及体现的观念主要是A.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断学习、终身学习B.自信心非常重要C.挫折对人具有双重影响D.学习有压力才会有动力3.徐州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提出“你我文明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从个人对社会影响的角度,这说明了()A.人的全面进步是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B.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C.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总是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D.个人离不开社会,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4.社会是复杂的,对未成年人来说存在着许多不良的诱惑,如营业性网吧、不健康的音像制品等,这需要我们()A.与复杂的社会自觉隔绝B.善于明辨是非C.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D.遵守社会公德5.一位德国学者说:“公民意识,并不是问别人、尤其是国家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而是自己能为别人、尤其是为国家做些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有()①要做责任的行动者②要积极为社会奉献③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④承担国家责任、社会责任必须牺牲个人、家庭利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作为国家公民,对自己的国家负有一定的责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首先必须()A.关心社会发展,关心祖国建设B.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心态C.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D.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7.我们之所以重视汉字的规范化使用,是因为()A.汉字内涵丰富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C.汉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D.汉字使用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比利时期间出席“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在德国期间将出席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目前,世界上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几百所孔子学院,主要开展汉语文化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世界各地也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据此回答10~12题。8.关于这些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于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B.有利于我们吸收世界上所有的文化C.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成为具有全球意义的文化资源D.有利于别国吸收中华文化,对于中华文化本身的发展,没有多大意义9.怎样对待外来文化?下面观点正确的是()A.对外来文化实行全盘肯定B.对外来文化实行全盘否定C.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弘扬民族文化,保护世界遗产10.这些说明()A.中国文化正阔步走向世界B.只有中国文化代表着人类发展的优秀成果C.我国正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D.中国文化取代了世界各国的文化11.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集体主义B.社会主义C.自强不息D.爱国主义胡锦涛在2008年10月,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据此回答14-15题。12.下列有关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五千年中华文化是抗震救灾精神的核心和灵魂B.抗震救灾精神是对五千年中华文化的高度提炼C.抗震救灾精神与五千年中华文化相互独立,互不相干D.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立于世,不能没有民族精神13.“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是因为()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整体精神风貌和精神特征的集中展示④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适应时代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