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四选一,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表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教师演示“电解水”实验,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证明()A.水是由许多水分子构成的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称为硬水,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加热硬水时间长了在锅炉内结垢容易产生爆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硬水时只发生物理变化B.加热硬水形成水垢是化学变化C.肥皂溶于硬水只发生物理变化,不发生化学变化D.硬水可以增加人体所需钙元素,长期饮用有益健康3.水是生命之源,以下生活中的“水”能看成纯净物的是()A.自来水B.部分结冰的蒸馏水C.食盐水D.检验合格的矿泉水4.小明对下列水污染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农田排出的污水——农业污染B.化肥厂排出的污水——工业污染C.小型造纸厂排出的污水——农业污染D.家庭排出的污水——生活污染5.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珍惜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肥皂液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B.工厂废水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直接排放C.明矾和活性炭都可以作净水剂D.采用喷灌或滴灌的方式灌溉农田可以达到节水的目的6.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7.化学上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根据()A.原子的质量很小B.原子的体积极小C.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D.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变化8.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氧气(O2)B.水(H2O)C.乙醇(C2H6O)D.氯化钴(CoCl2)9.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B.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原子是最小的微粒D.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在化学变化的前后保持不变10.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11.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内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就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内壁间不留气泡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过滤B.明矾净化水的作用是消毒杀菌C.检验硬水与软水的简便方法是加肥皂水D.天然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后就得到了纯水13.小阳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过了一会儿观察到整杯水都变红了,小阳判断这是因为:(1)分子在不断运动;(2)分子之间有间隔;(3)分子由原子构成。其中合理的是()A.(1)B.(2)C.(1)(2)D.(1)(2)(3)14.乒乓球被踩瘪后,放到热水中又会重新鼓起来,其原因是()A.球内气体中微粒的体积增大B.球内气体中微粒间的空隙增大C.球内气体中微粒的质量增大D.球内气体中的微粒分解成更多的微粒15.2008年初,一场大范围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袭击了中国南方部分省市,此次雪灾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是一种单质B.当雨雪冰冻时,分子的运动就停止了C.自然界中冰和雪的主要成分都是水D.冰雪融化的过程是一种化学变化16.长期饮用硬水会引起体内结石。下列有关硬水和软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B.使用硬水烧水易产生水垢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D.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身体健康,应提倡多饮用纯净水17.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如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就能结成冰,俗称“热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的个数发生变化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