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练习(一)分课练习2-1我们身边的物质1、判断题(1)因为我们摸不到空气,所以它不是物质(2)火焰、声音都是物质(3)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发生变化。(4)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5)人也是由物质构成的。(6)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2、简答题(1)自然界的岩石会发生那些变化?(2)火柴燃烧发生的变化与木条折断发生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形状发生变化不同:火柴燃烧:产生光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木条折断:没有产生新物质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选择题(1)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豆子发生变化了吗?()A、没有明显变化B、变成了其他物质C、豆子发芽了(2)用蜡烛火焰加热调羹中的白糖,白糖会()A、变成了液态的糖B、变成水C、不变(3)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的过程中,白糖会发生()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先熔化成蜡烛油。这种变化属于()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5)用蜡烛火焰加热调羹中的白糖5分钟,白糖()A、只变成液态的糖B、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C、先变成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2、观察记录按照教科书第28页的方法加热白糖,记录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白糖加热前预测加热后的变化白色、颗粒状会变成糖水颗粒糖开始熔化,变成糖浆,逐渐冒气泡,有赤褐色物质出现,最后有焦味的有害物质产生2-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实验记录(1)品尝米饭,记录米饭发生的变化。刚品尝时的味道:香味、很淡咀嚼一分钟后的味道:有甜味我推测的原因:米饭的咀嚼过程中由于唾液的作用产生了糖(2)用碘酒检验一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蛋糕、鸡蛋。饼干、面包、番薯、面条、米饭、猪肉。马铃薯、粟米、南瓜、芋头、糖果、黄瓜。通心粉、绿豆芽。麦、西米、藕、海鲜。土豆,山药,地瓜、胡萝卜(少量)。含有淀粉的食物:蛋糕、饼干、面包、番薯、饭、马铃薯、粟米、南瓜、芋头、糖果、通心粉、麦、西米、藕,土豆,山药,地瓜不含淀粉的食物:鸡蛋、猪肉、海鲜黄瓜,绿豆芽,胡萝卜(较少)2、判断题(1)米饭、馒头遇到碘酒变蓝紫色,因为它们都含有淀粉。(2)米饭遇到碘酒会发生蓝紫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3)米饭的味道是甜的。(4)只要食物发生颜色变化,就发生了化学变化。(5)往猪肉上滴碘酒,猪肉会变成蓝紫色。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选择题(1)下列选项,属于小苏打的特点是()A、白色大颗粒B、都是立方体颗粒C、粉末状颗粒(2)下列选项,属于白醋的特点的是()A、具有酸味B、白色液体C、无色液体(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A、氧气B、二氧化碳C、氢气(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A、全部是白醋B、全部是水C、是含有新物质的液体(5)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A、继续燃烧B、马上熄灭C、燃烧半分钟后熄灭(6)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倒向蜡烛的火焰,火焰()A、会立即熄灭B、不会熄灭C、半分钟后熄灭2、简答题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分析其有什么特点。(或问:二氧化碳的特点是什么?)答: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小木头燃烧,充满整个容器;产生的气体比同体积的空气重,会往下沉。(不全。结合活动手册答全)2-5铁生锈了1、选择下列是铁或铁锈的特点,将序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A有空隙B光滑C能导电D不能导电E褐红色F银白色G比较脆H有光泽I比较韧J无光泽K粗糙L无孔隙铁的特点()铁锈的特点()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1、选择题(1)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A、白色B、五色C、蓝色(2)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A、产生大量气体B、溶液变颜色C、铁钉上有物质附着(3)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发生变化属于()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颜色变化2、连线题物理变化在米饭上滴碘酒发生颜色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生成气体化学变化蜡烛燃烧状态发生变化水变成水蒸气发光、发热3、判断题(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