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规划的理论梳理与思考廓清企业战略规划的迷雾-——摘要:企业战略规划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增强企业环境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只有杜绝企业战略规划的前提缺失,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选择发展方向,采用合适的规划策略,才能制定切实有效的战略规划,提升战略执行水平。关键词:企业战略规划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界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企业战略规划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增强企业环境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制定切实有效的战略规划,提升战略执行水平,已成为许多企业必须面临的战略焦点。一、杜绝企业战略规划的前提缺失,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选择发展方向战略规划是一个可控的、自觉的过程。该规划过程可以被分解成清晰的步骤,每个步骤都能得到详细的描述,并用各种分析技术来完成。然而,环境的变化是不可预知,为了进行战略规划,企业必须能够预测环境的变化,并设法控制这种变化。否则,建立在刚性的活动过程并在刚性的活动过程中制定战略计划,是极其不明智的。因此,对于战略规划来说,惟一的办法就是预测并期望“最好”。战略规划不仅需要在战略制定前预测环境,还需要在战略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不出现意外。也就是说,当战略规划进行的时候,必须考虑外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在企业战略规划中,如果将所有的重要决策权都分配给了最高层管理人员,将最高管理层置于整个组织之上,规划仅仅是通过详细的规划、预算和控制系统来监督其他员工,那么就会造成企业战略规划与执行的分割,削弱了战略规划的执行力度。因为战略制定者往往不参与战略执行,而战略执行者往往也不参与战略制定。所以,有效的战略规划是把思考和行动联系起来,思考和行动又将战略贯彻和战略制定联系起来,实现战略规划的有效行。战略规划及其过程应该是明确的。由正式的规划过程的道德战略应该被明确地制定出来,以便通过详细的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经营计划来执行。战略规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程序化必不可少。但是,我们的企业战略规划往往并不会按照预定的时间表和路线进行。战略规划的失败往往表现在程序化的失败。是对不连续时间进行预测的失败,是创新制度化的失败,是硬信息代替软信息的失败,是以呆板计划应对动态因素的失败。请记住:将一个战略制定或执行过程变成联结紧密的程序会扼杀创造性。企业的战略规划就是对企业进行全局的谋划,不仅要杜绝企业战略规划的前提缺失,而且要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如果企业没有发展方向,战略就没有依托点。战略规划的核心是定位,即选择企业的发展方向。选择就意味着“取舍”,企业面对各种看起来有利可图的发展方向时该如何进行取舍?答案是,基于核心竞争力来取舍——有助于企业培养其核心竞争力的就“取”,对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没有帮助,甚至会损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就“舍”。核心竞争力是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相互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是组织内部集体学习的能力。它在企业内体现为两点:一是洞察力和预见性,有预见性地发现价值链中的“关键成功因素”,这种能力有助于企业发现并掌握具有先发优势的模式;二是实施能力,即组织使用资源或技术的学习能力或应用能力,交付产品或服务的独特能力。它在企业外体现为两点:一是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二是这种能力的发挥能够削弱对手的竞争优势。可见品牌、专利、产品、高质量、高客户满意度都不能算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具体体现,比如:3M公司不断发明成功产品的创造力、GE的业务运营系统、Dell的低成本配件供应与装配运作体系、Nokia平衡现实情况与愿景的“诺基亚之道”。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永葆青春”、持续成长的关键,所以企业在选择发展方向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将与目标背道而驰。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制定战略目标,可以从以下六方面把握:1、做什么;2、为什么做;3、到哪里去做;4、何时做;5、谁去做;6、怎么做。企业有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再选择合适的策略,建立科学而又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及规划。二、成功规划的基本策略企业经济多元化及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使企业形式、企业文化...